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可以由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也可以从膳食和补充剂中获得。
维生素D种类较多,主要包含维生素D3(胆钙化醇)和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维生素D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临床判断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参考。
维生素D在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谢等。既往观察性研究发现,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但维生素D究竟能否降低新发糖尿病风险仍不得而知。
近期,《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一项荟萃分析,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降低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该研究纳入多个数据库中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并采用个体层面的病例数据(通过与研究人员联系获得原始数据)进行荟萃分析。
中位随访时间为3年,维生素D组和安慰剂组新发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2.7%和25%。校正基线年龄、性别、BMI等指标后,维生素D可将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15%(HR 0.85)。
▲维生素D对成人糖尿病前期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的影响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维生素D更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在补充维生素D3的受试者中,中间代谢产物25(OH)D水平为40~50 ng/ml的受试者新发糖尿病降低62%;25(OH)D>50 ng/ml的受试者新发糖尿病风险降低76%。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并未说明高剂量25(OH)D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就本次荟萃分析结果来看,糖尿病前期患者使用维生素D,有助于降低进展为糖尿病风险。文章表示,尽管维生素D在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作用比较有限,3年内绝对风险仅降低3.3%,但目前全球约有3.74亿糖尿病前期患者,这意味着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延缓1000多万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病情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
维生素D补充剂与维生素D治疗并不能从一而论。维生素D也不是补充越多越好,高剂量维生素D摄入量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最新发布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维生素D补充量推荐如下(维生素D单位换算关系1 μg=40 U):
保证日光照射
人体所需维生素D约90%由皮肤内合成,每天接受日光照射(包括漫射)约30 min即可满足人体维生素D的需求。
膳食摄入
保证富含维生素D食物摄入,天然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高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强化食品如配方奶粉、维生素A/D强化牛奶等。
维生素D制剂
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如婴儿、孕妇、乳母及老年人,应据情况予以维生素D制剂补充约400~800 U/d。
《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指出,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维生素D制剂,如采取大剂量冲击疗法,需要注意监测血清25(OH)D水平防止出现维生素D中毒。
👉 出现哪些情况时需要考虑维生素D中毒?
消化道症状: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神经肌肉症状:出现易激惹、烦躁或精神淡漠、无精打采、嗜睡等,严重的有抑郁、精神错乱、瞻望、抽搐等;
高钙危象:维生素D中毒后可能出现钙吸收过多,引起钙盐沉积,会继发肾结石、皮肤钙化、关节钙化,甚至可以诱发心律失常、重症胰腺炎、肾衰竭,严重的会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维生素D中毒?
在补充维生素D期间,注意有无上述不良反应,特别是活性维生素D水平,定期复查25(OH)D、血钙和尿钙水平。
来源:综编自医学新视点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