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 李虹伟 赵树梅
尽管有着长期且广泛的临床应用,硝酸酯的使用仍存在一些误区。
硝酸酯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面部潮红、心率加快和低血压,这些反应与扩张血管效应相关。
头痛的发生率约为20%~30%,与剂量有关;头痛患者可初始从小剂量起始服用,适应几天后逐渐调至目标剂量。
硝酸酯耐药问题值得关注。
“耐药现象”是指连续使用硝酸酯后血流动力学和抗缺血效应的迅速减弱乃至消失的现象。
“耐药现象”较为普遍,一般在连续用药1-3天后即可出现;发生机制主要与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血管内过氧化物生成、生物活性/转化过程异常有关,如巯基耗竭导致硝酸酯在血管内生物转化异常。
“耐药现象”的发生常与硝酸酯给药方法不当相关,如连续24小时静脉滴注,不撤除透皮贴剂及密集口服药物等。
应对“耐药现象”的措施主要有:
①避免大剂量给药和无间歇使用。小剂量、间断使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及硝酸异山梨酯,每天提供8-12小时的无药期;每天使用12小时硝酸甘油透皮贴剂后及时撤除。
②口服偏心给药,保证8-12小时的无硝酸酯浓度期或低硝酸酯浓度期。
③有些研究表明,与β-受体阻滞剂、他汀、ACEI或ARB及巯基供体类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有助于改善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问题。
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