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磅!刘新峰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杂志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论文

2019-12-10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BESTLancet

640.webp.jpg

由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神经内科刘新峰教授牵头的一项国际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血管再通研究(BEST),于2019年12月9日在国际顶级杂志子刊-柳叶刀神经病学(The Lancet Neurology,影响因子28.755)在线发表。BEST是中国第一项发表于国际顶级杂志子刊,关于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的临床试验。该研究填补了椎基底动脉取栓试验的国际空白,相关结果提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卒中是我国第一位的致残、致死原因。椎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后循环卒中病情重,发展快,可导致重度致残、甚至昏迷和死亡。虽然当前急性脑卒中诊治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仍然高达70%。现有数据表明,椎基底动脉闭塞rt-PA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仅为30%。近年来,血管内介入为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尤其可能给大血管闭塞导致的卒中患者带来获益。多项研究证明,多模式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目前国际上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主要以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患者为主,椎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后循环卒中血管内治疗疗效尚没有临床试验证实。

BEST研究计划入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8小时内卒中患者,随机分组为血管内治疗组(介入组)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比较血管内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试验终点观察指标为90天良好预后率。BEST研究计划纳入344例患者,因跨组率比较高试验提前终止。最终入组131例患者,其中血管内治疗组66例、药物治疗组65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ITT),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相比,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90天良好预后率更高(42.4% vs 32.3%,P=0.232)。如果将试验跨组对结果的影响考虑在内,采用符合方案集分析(PP),介入组与对照组良好预后率分别为44.4%和25.5%(P=0.036);如采用实际治疗分析(AT),介入组与对照组良好预后率相差超过22.7%(46.8% vs 24.1%,P=0.008)。在死亡率方面,采取单纯药物治疗死亡率接近50%,而接受血管内再通治疗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AT分析,29.9% vs 44.4%,P=0.087)。并发症方面,两组间颅内出血率未见统计学差异。

BEST是全球第一项完成的椎基底动脉取栓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血管内治疗是更佳的治疗方案。其结果的发表将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带来治疗的希望。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来源: 东部战区总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