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关于靶向治疗,你不得不知的几件事!

2021-12-13作者:cmt佳玲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本文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朱彪教授

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为许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目前已有的靶向治疗是怎么作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又存在哪些的副作用?


今天,我们就跟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主任朱彪教授一起来学习靶向药相关的知识吧!


什么是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的标志性分子为靶点,干预细胞发生癌变的环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干扰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11208151959.jpg

图片来源:cco肿瘤重症专场


靶向治疗的药物很明确,目标就是肿瘤细胞,对其他正常细胞影响较小。肿瘤的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调节因子、蛋白水解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都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目前最常见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这些药物就是临床中应用中的“XX单抗”“XX替尼”,例如:曲妥珠单抗作用于乳腺癌,贝伐珠单抗作用于结直肠癌,伊马替尼作用于胃肠道间质瘤,哌柏西利作用于乳腺癌,帕博利珠单抗作用于黑色素瘤等等。


药物毒性

古话总说“是药三分毒”,不可忽视的是肿瘤靶向药也有着属于它的药物毒性。


在靶毒性:即所有抑制特定靶点的药物,毒性都是共享的。靶向药作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同时也会产生在靶毒性,例如:EGFR通路抑制会导致间质性肺炎,VEGF(R)通路抑制会导致高血压。


脱靶毒性:靶向药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同时作用于免疫系统,使细胞因子失衡,就会导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是当治疗药物作用其他非预期靶点时,会观察到脱靶毒性,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当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时,患者给药一小时之内就会出现血压、呼吸、体温等变化,甚至出现心搏骤停、呼吸抑制、意识障碍等情况。


在处理这类情况时,除了对发热、低血压、缺氧、脏器毒性做相应的治疗外,也可以用细胞因子拮抗:托珠单抗治疗,3、4级的细胞因子综合征可以使用皮质固醇类药物治疗。



药物并发症

朱彪教授表示,靶向治疗发生的各种并发症会由于药物的不同,发生的比例也不同。患者可能出现不等情况的心衰,缺血,高血压,心律失常,肺部间质性感染、腹泻、穿孔、肠炎、癫痫等各种情况。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靶向细胞中很多药物都会导致的并发症就是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高血压、心梗等问题。


例如:当靶向药物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时会发生血栓而出现梗死,最终会而导致冠脉综合征;而如果患者本身就有QT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或有心律失常的因素,在靶向治疗时就需要当心QT综合征。


朱彪教授强调,当患者出现心血管的并发症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度心衰患者需要马上停止药物治疗。


2、如果是QT间期延长患者,在基础状况下需评估QT间期延长的情况,鉴定QT间期延长是否对患者有危险因素,再检测QT间期,若QT间期延长很明显 >500 msec(毫秒),咨询心血管医生是否停药。

3、靶向治疗一定要评估心血管状态,如果患者本身有不稳定心绞痛、不稳定高血压、心律失常以及肺动脉高压等情况,需要进行心血管检测,以及鉴定心肌疾病的磁共振变化。


4、如果心血管状态评估没有问题,就需要进行靶向治疗的长期监测,1~2两周进行心电图随访,临床检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等,这些数据如果出现异常,就要怀疑是否为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根据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停用。


呼吸系统并发症

靶向治疗下的呼吸系统会出现间质性肺炎,感染,气胸,等等。例如,厄洛替尼、克唑替尼以及其他各种分子靶向药都会导致间质性肺炎,许多患者在做了穿刺之后暂时出现的是弥漫性肺炎,肺泡组织感染,肺泡出血等等临床反应。


有的患者出现上诉情况之后使用激素可以缓解,但是部分患者症状依旧没有改变。而抗间质性肺炎的药物是否可以缓解间质性肺炎的情况,每个报道上表述的不一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因此,朱彪教授表示当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咳嗽,发烧时,需停止靶向药物治疗, 并诊断是否为间质性肺炎或肺炎,如果症状不缓解可能需要永久停止药物使用,是否有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呢?目前还有待商榷。


其他并发症

靶向治疗的副作用还有许多,例如消化系统有可能出现肝衰、穿孔、结肠炎等,肝衰主要就是保护酶、减少肝脏损伤、影响凝血系统等;穿孔和结肠炎主要是进行激素治疗或者手术;神经系统可能出现混沌、意识障碍、慢性脑病,癫痫等等,癫痫就需要纠正电解质,暂停靶向药物治疗以及严格限制致癫痫药物等

"GOOD


朱彪教授最后总结到,靶向治疗有许多的副作用,而心血管的副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其余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最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中急性脑病和癫痫也十分需要大家重视!


乳腺癌互助圈  平台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