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药学笔记|溶媒选择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

2021-06-29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其他非原创
静脉输液因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药物作用快速而在临床使用广泛。但静脉输液对其稳定性要求高,如选择溶媒不当可致危险较大,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201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注射剂比例达63.3%。

本文将从溶媒pH对药物的影响、药物辅料对溶媒选择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药物浓度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三个方面对静脉用药药学监护要点进行梳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溶媒pH对药物的影响
1.png
1.青霉素:
青霉素稳定pH为6.0~6.8,酸性条件加速其降解,不宜用含葡萄糖的输液做溶媒。虽然溶于生理盐水(pH 4.5~7.0),稳定性较好,但也存在降解,必须临用前配制,且溶液须于0.5~1 h滴完。
2.红霉素:
红霉素水溶液最稳定的pH是6.0~8.0,pH<4.0或>8.0时,迅速降效;pH为4时抗菌作用显著降低。故不适宜选用葡萄糖溶液。
若使用含葡萄糖的溶液稀释,因葡萄糖溶液偏酸性,必须每100 ml溶液中加入4%碳酸氢钠1 ml。输注浓度为1~5 mg/ml。输注的速度应足够慢,以减少静脉刺激性和注射部位疼痛。
不能直接用0.9%NS溶解,以免形成盐酸红霉素结晶。乳糖酸红霉素滴注液的配制,先加灭菌注射用水10 ml至0.5 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或加20 ml至1 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用力振摇至溶解。然后加入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缓慢静脉滴注,注意红霉素浓度在1~5 mg/ml以内。
二、药物辅料对溶媒选择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1.地西泮注射液(5mg/ml):
地西泮注射液含丙二醇40%、乙醇10%、苯甲醇15%和水,其水溶性差。药物稀释至某程度时会产生沉淀。如地西泮2 ml溶于20 ml溶媒时,肉眼可见颗粒;溶于30 ml溶媒时,产生浑浊;地西泮40 ml溶于800 ml溶媒时,混合液24 h保持澄明。
2.氢化可的松注射剂:
氢化可的松不溶于水,因其注射剂中含50%乙醇,如与其他水溶性注射剂混合,乙醇被稀释,氢化可的松的溶解度降低,发生不易觉察的沉淀,引起不良反应。
3.注射用泮托拉唑:
注射用泮托拉唑要求配制后液体pH不小于9.0,而5%GS或10%GS呈酸性,与碱性泮托拉唑配伍易产生沉淀,故宜用0.9%NS配制,禁止用其他溶剂或药物配制。
另外,泮托拉唑遇光不稳定,配制液存放时间过长会产生变色。其说明书规定每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50 ml溶解后,1小时内滴完。因滴注时间延长,药物在光线中暴露时间延长,不利于药物稳定性。
4.注射用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粉针为碱性,其配制溶媒为酸性(pH4.5),而重组溶液的pH在8.8~9.2时奥美拉唑最稳定
配制时需要用注射器抽取10ml专用溶媒,将约5 ml溶媒缓慢注入装有奥美拉唑冻干粉小瓶内,尽可能回抽空气以降低正压(利于注入剩余溶媒),再注入剩余全部溶媒,振摇使药物与溶媒充分混合。操作时,如果回抽空气时将少量奥美拉唑回抽进注射器,而注射器中pH值远低于8.8,以致奥美拉唑发生降解变成黄色、粉红色直至黑色。
滴注用奥美拉唑钠含EDTA-2Na,不能用于静脉注射。供静脉滴注的奥美拉唑为避免与NS或GS稀释时发生氧化变质而加入了EDTA(1.5 mg/支)和适量的NaOH。而供静脉推注用的奥美拉唑因稀释剂用量小,推注时间短而不必加入EDTA。但配有含助溶剂聚乙二醇400和pH调节剂枸橼酸的专用溶剂。
当使用供滴注用制剂进行推注时,由于稀释剂用量少(一般为5~10 ml)配制后pH过高(pH>10),容易造成局部刺激性。当使用供推注用制剂稀释后用于滴注时,由于配制后pH偏低(先用专用溶剂溶解后再稀释,pH<8),且制剂中不含有稳定剂EDTA。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变色和产生沉淀等变质现象。
5.注射用头孢曲松:
使用头孢曲松后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禁止使用钙注射液抢救。主要是因为头孢曲松与钙离子生成头孢曲松钙沉淀。由于头孢曲松在肝、胆、脑内、肾组织中浓度高,使头孢曲松钙沉积于上述重要器官引起结石、血栓形成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6.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
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生理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稀释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
这主要因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加入电解质可能破坏乳化膜,增加乳剂的不稳定性;或者加入电解质后会产生浑浊,且此浑浊不能经滤器滤除,产生不良反应和影响疗效。
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1:1),如:5%、10%葡萄糖溶液;5%木糖醇溶液。若用其他输液配制,混合液pH值不得低于7.5,配制好的溶液在输注过程中保持澄清。也不可与其他注射液混合注射。
三、药物浓度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不良反应与浓度、速度呈正相关,下列药物浓度过高将引起不良反应。
2.png
除可引起静脉炎外:
1.氯化钾:
输入过快、过量后出现疲乏、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
2.钠盐:
滴注过快可引起各种神经毒性反应,如嗜睡、神经错乱和幻觉、惊厥、蛛网膜炎、昏迷及致死性脑病等。
3.克林霉素:
神经肌肉阻滞。
4.万古霉素:
低血压、红人综合征。
5.氨基糖苷类:
持续高浓度滴注引起的耳毒性反应可致永久性耳聋;
6.利巴韦林:
溶血性贫血。
利巴韦林注射液说明书指出,用NS或5%GS稀释成1 mg/ml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
2004年《利巴韦林专题讨论会纪要》指出:利巴韦林最为突出的安全性问题为动物实验所显示的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以及临床应用中发现的溶血性贫血,利巴韦林治疗伴发的贫血可导致心脏病恶化,可导致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


本文首发于药评中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