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胡夕春教授:集结多学科力量,为每一个恶性肿瘤患者探明病因 | 聚学科之光,铸抗癌之盾

2025-04-25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胡夕春.png

聚学科之光,铸抗癌之盾

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是目前医学领域公认能有效提高恶性肿瘤诊疗效率的精准诊疗模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内最早推行MDT的医院,如今MDT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融入医院肿瘤诊疗的各个层面,强有力地支撑医院的国家癌症医学中心建设。在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携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15位多学科诊疗团队首席专家对话,见证来自肿瘤防治“国家队”和“领跑者”的使命与担当。


对话专家:胡夕春教授


video



集结多学科力量,

为每一个恶性肿瘤患者探明病因


如何理解多原发肿瘤和不明原发肿瘤(CMUP)?胡夕春教授以原发灶“不等于一”的概念展开了生动诠释。


临床中,如果一个患者胃不舒服,经过检查明确诊断为胃癌,这是肿瘤原发灶“等于一”的情况,而多原发肿瘤和不明原发肿瘤所研究的则是原发灶“不等于一”的肿瘤。随着肿瘤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很多患者可能会发生第二个肿瘤甚至第三个肿瘤,这时鉴别患者的转移灶究竟来自第一个肿瘤的转移,还是第二个肿瘤的转移就成为必要,这是原发灶“大于一”的多原发肿瘤。另一种原发灶“不等于一”的情况,是不知道原发灶、以转移灶为初始临床表现的肿瘤:临床中常遇到转移性肝癌或转移性肺癌患者,他们的原发灶其实并不在肝或肺,而可能在其他部位。据美国统计,这样的原发不明肿瘤约占所有肿瘤类型的2%~3%,而国内目前尚无统计数据。


胡夕春教授表示,患者只有诊断清楚了,才有可能接受标准的规范治疗,在肿瘤精准诊疗快速发展的当下,多原发和原发不明肿瘤的诊疗现状已严重滞后。目前,包括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中国抗癌协会(CACA)在内的国内外肿瘤指南,都是根据瘤种分书立册提供临床诊疗推荐,而原发灶不明的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患者难以从指南中找到诊疗依据,更难以实现精准治疗。


基于这一背景,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了国内首个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中心,整合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妇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介入科、内镜科、病理科、细胞室等多个肿瘤学科专家团队资源,通过“多兵种”联合作战、全方位覆盖检查,制定原发不明肿瘤诊治“复旦方案”,共同揭开“看不见的肿瘤”的真面目。2019年,胡夕春教授还牵头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带领全国肿瘤学专家,就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制定共识和治疗规范,并于2022年发布了中国首部《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指南。


中国原创,

世界领先Fudan CUP-001研究七年磨一剑


2024年7月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原发肿瘤和不明原发肿瘤多学科团队在《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全球首个针对原发不明肿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这项名为“Fudan Cup-001”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更精准推断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并实现临床治疗的个性化、精准化,突破既往治疗的“瓶颈”。研究于2017年由胡夕春教授和罗志国教授共同牵头开展,历时7年,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原发不明肿瘤进行“部位特异性治疗”的有效性。


胡夕春教授表示,由于相关研究缺少,凭借主诊医生经验的“经验性化疗”目前仍然是多原发和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Fudan CUP-001研究是全球第一个证实基因检测指导下的部位特异性治疗可改善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生存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这提示原发不明肿瘤是由不同原发灶患者组成的异质性群体,而不是单一性疾病,对这类患者进行追根溯源,再开展相应的精准治疗有望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柳叶刀·肿瘤学》在同期发表的述评中,称Fudan CUP-001研究为原发不明肿瘤分子诊断和部位特异性治疗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外,在随后召开的2024 ESMO年会中,胡夕春教授受邀参加由世界原发不明肿瘤联盟(the World CUP Alliance)主办召开的“精准肿瘤学的获取和认知圆桌会议”(Roundtable on  access & awareness of precision oncology),就团队在原发不明肿瘤精准诊治方面的原创研究成果和临床诊疗实例进行了分享,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团队在原发不明肿瘤领域的“中国原创”和“世界领先”。


作为“冷门”瘤种,多原发肿瘤和不明原发肿瘤的研究很辛苦,但也很值得。胡夕春教授对团队发展满怀信心:“选择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大家都不做,我们来做,就更容易做出原创性的成果。从2017年到2024年,我们团队用了7年的时间来打磨第一份成果。未来,我们将在医院的支持和团队的努力下,积累更多的数据和经验,并向国际推广,造福更多患者。”


厚积才能薄发

探明原发不明肿瘤真相,“复”尔摩斯在行动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胡夕春教授表示,由于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的临床数据不足,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的价值仍然有限。为此,团队希望能在中国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领域积累更多数据和经验,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和技术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据胡夕春教授介绍,基于Fudan CUP-001研究成果,团队已经建立了复旦的疑难肿瘤诊断技术,并有望被国家卫生健康委采用,作为国家示范诊断技术获批,向全国推广。多原发肿瘤和不明原发肿瘤作为疑难肿瘤,对病理科医生资质要求较高,在国外往往需要病理科医生工作10年以上且经过专业培训才有资质开具报告。而Fudan CUP-001研究中的90基因表达检测可以利用组织起源的相似度来判断肿瘤原发灶,若能进入临床,就可以作为客观依据被参考,只要取得符合要求的标本送检,就可以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使全国疑难肿瘤的诊治水平同质化发展成为可能。


探明原发不明肿瘤真相,这支“复”尔摩斯团队仍在持续探索。谈到未来,胡夕春教授充满期待:首先,要把中国经验向国际推广,并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第二,Fudan CUP-001研究成果发布之后,团队仍在计划和开展002、003号临床试验,为下一次突破蓄力。最后,目前多原发和原发不明肿瘤的诊断技术还不能达到100%的正确,未来还要集结多学科团队的力量不断优化、创新,进一步提高疑难肿瘤,尤其是多原发和原发不明肿瘤的诊治水平。


专家简介


胡夕春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多学科团队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首席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MUP多学科首席

ESMO乳腺癌Faculty Member

国际ABC 5-7 panelist

代表性成果:

乳腺癌 NEJM (第二作者),Lancet Oncol(第一/通讯)

原发不明癌 Lancet Oncol(通讯,里程碑)

主持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

主编《肿瘤科常见诊疗问题问答-胡夕春医生查房实录》等


1f3d00d615f5a8343526e231404b80c.png

审阅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胡夕春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END


www.alltoall.net_星标动画-3-_9GL2fxFbtX.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