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智慧医疗赋能呼吸学科发展,科技创新推动诊疗能力提升——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5在长沙召开

2025-10-23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图片

作者:张艳 侯刚 王业明 朱飞 周敏 潘频华

2025年9月10—14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5(第二十六次呼吸病学学术会议)在湖南省长沙市顺利召开。今年正值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缅怀医学先贤,体现呼吸学科飞速发展,本届年会以“智慧医疗赋能呼吸学科发展,科技创新推动诊疗能力提升”为主题,致力于搭建一个高层次、前沿性的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了国内外呼吸病学、人工智能及医学工程等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深入探讨智慧医疗与呼吸学科融合的创新进展、实践经验与未来趋势。大会集中展示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中的新理念与新技术,有力推动了跨学科、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提升全民呼吸健康贡献力量。


开幕式顺利举行,出席嘉宾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刘又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王辰院士,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激扬同志,湖南省医学会会长陈小春教授,中南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黎志宏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教授,湖南省医学会副秘书长雷军同志,中美肺科协会(CALA)、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哈里逊冠名教授、卡特免疫中心副主任孙杰教授,美国胸科学会(ATS)Cristina Braz教授,本次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本次大会共同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曹彬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陈荣昌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良安教授、李时悦教授、孙永昌教授、宋元林教授、王玮教授、徐金富教授,以及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委员和呼吸病学的多位专家前辈。

钟南山院士和王辰院士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为学科发展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指引。钟南山院士在发言中指出,呼吸学科的发展须紧跟国家“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全力推进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与早干预,充分肯定人工智能(AI)等科技创新在提升呼吸疾病诊疗能力中的赋能作用,并呼吁全国呼吸界同道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推动我国呼吸学科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新药研发等多个领域实现更大突破。王辰院士在大会开幕致辞中强调了呼吸学科在应对传染性与慢性疾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公共卫生中的关键作用,指出学科发展应秉持先进理念,注重多学科融通协作,“跳出呼吸看呼吸”,呼吁积极引入AI等先进理念方法推动学科实现质的跃升,最终提升呼吸疾病的防治能力与学科发展水平。曹彬教授在讲话中提到,长沙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湘雅医学院的创办地,第一任院长颜福庆教授不仅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还担任了首届会长。在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5安排在长沙举办,是一种对历史的纪念和传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二届全体委员和三万多呼吸同仁应共同努力,像培育大树一样深耕不辍,积极推动中国呼吸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球呼吸医学领域不断输出中国智慧的方案,使中国呼吸学科不仅扎根中国本土,更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在开幕式的“缅怀”环节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带领与会者共同追忆了孙忠亮教授不平凡的一生,重温了这位医学先贤留下的杰出贡献与宝贵精神财富。孙忠亮教授在我国结核病防治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推动结核病治疗策略从“疗养时代”迈入“化疗时代”。随后的 “勃发”环节,来自全国的青年呼吸学者共同吟唱《沁园春·呼吸》,将守护呼吸健康的使命与学科奋进的初心融入诗词旋律,抒发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时代豪情——展现了以科研攻坚破解呼吸健康难题,以协同创新推动呼吸学科发展的坚定信念!


本届年会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办会原则,致力于为呼吸病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交流形式丰富多样,涵盖大会报告、专题报告、论文发言、壁报交流及书面交流等。大会组织严谨有序,严格控制发言时间,同时充分保障互动与讨论环节的时间。整体学术氛围清新务实,广受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好评。


本次大会共设17场大会主旨报告,包括钟南山院士的《禽流感/人流感的患病现状及治疗》、王辰院士的《中国慢阻肺病照护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瞿介明教授的《单核细胞功能多样性对肺炎发生与转归的影响》、曹彬教授的《证据支持下的肺炎科学诊疗》、陈荣昌教授的《胸部CT在慢阻肺病中的研究探索——科研实践与展望》、陈良安教授的《多灶性肺磨玻璃结节与多原发性肺癌》、李时悦教授的《肺癌介入消融治疗:进展与挑战》、 李为民教授的《纵隔肿大的病因甄别与治疗进展》、房静远教授的《临床医生从事肠微生态的基础与转化研究的思考》 、Ulrich Costabel教授《IPF and PPF update》 、林江涛教授的《重度哮喘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肖毅教授的《睡眠呼吸受损指数:评估阻塞性睡眠呼阻吸暂停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宋元林教授的《基于气血屏障修复的ARDS治疗策略》、翟振国教授的《中国新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解读》、肖丹教授的《烟草病学临床研究进展》、郑劲平教授的《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年度进展(2024-2025年)》、Sarah Rylance教授《Global priorities for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a WHO perspective》。这些大会报告高屋建瓴,全面展现了呼吸病学各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最新成果,对未来临床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各分会场的报告同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兼具前沿性与临床实用价值,亮点如下。


1. 国际学术交流专场 邀请了来自ATS的全球健康高级主任Cristina Braz阐述ATS的使命为“助力世界共同呼吸”,旨在通过多学科合作、教育及宣传加速全球呼吸健康创新。曹彬主任委员也分享了CTS发展历程,并期待未来深化与ATS合作。陈亚红教授对MECOR China项目做了详细的介绍,鼓励更多中国青年呼吸学者加入该项目,提升科研实力和促进呼吸领域的国际交流。宋元林教授分享了中国慢阻肺病的疾病负担与管理策略,筑牢中国慢阻肺病的防控长城。

2. CTS‑ERS联合会场 邀请欧洲呼吸学会(ERS)介入肺病学主席Aleš Rozman教授分享了第九版TNM分期标准下精准划分纵隔及淋巴结分期的技术应用与实践。李时悦教授介绍了中国介入呼吸病学发展,包括人才培养、技术改良与创新等。金阳教授分享了载药肿瘤细胞微粒介导的靶向生物治疗的研发及其应用。

3. 港澳专场 该专场继续博采众长、增进友谊、共促发展,就慢阻肺病表型、AI辅助诊断评估与智慧管理、慢阻肺病合并衰弱、心血管风险等方向做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4. 中青年英文专场 以全英文进行报告与讨论,聚焦于人工智能与医工结合研究,现场反响热烈。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围绕慢阻肺病管理策略新视角、治疗进展与探索、合并症综合评估与诊治、AI辅助诊疗、炎症等机制研究热点。

6. 哮喘学组 涵盖哮喘诊治热点与难点、规范化诊疗进展、哮喘的评估与管理、哮喘相关性疾病、重度哮喘的生物靶向治疗进展以及机制研究。

7. 感染学组 针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机理、病毒性肺炎的综合治疗策略、病原学的早期识别与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治进展、支扩与NTM共病进展等相关领域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8. 呼吸危重症学组 探讨重症感染的免疫调节、脓毒血症的精准化与个体化管理策略、基础与临床研究、ARDS异质性、机械通气与器官支持治疗策略等科研议题。

9. 间质性肺疾病学组 从间质性疾病认识和诊治新进展、临床-影像-病理、治疗新进展、特殊类型的ILD、间质病共病及管理、基础及转化研究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和多学科病例讨论。

10. 肺癌学组 涵盖肺结节与肺癌早诊、介入诊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并深入剖析了肺癌的全程管理和共病管理(慢阻肺、间质性肺病、肺栓塞、肺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11. 介入呼吸病学学组 围绕肺结节和肺癌诊疗、中央气道病变治疗、安全、规范及并发症处理、AI辅助呼吸内镜诊疗的临床实践、支气管镜机器人等等新技术的应用及模拟培训。

12. 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聚焦于睡眠呼吸暂停的多器官损伤、OSA的评估与管理策略、合并症及诊治进展等内容。

13. 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学组 对VTE防治能力提升、分层诊治与全程管理的中国实践、肺栓塞与肺血管病MDT协作能力、肺血管介入技术能力、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的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与探讨。

14. 呼吸治疗学组 关注无创通气呼吸支持、ARDS的早期识别与精准治疗、呼吸康复与慢病管理、通气策略与肺保护技术、诊断与监测新技术、呼吸治疗新技术等内容。

15. 烟草病学学组 围绕烟草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疾病管理以及新进展做了专题报告。

16. 胸膜疾病专场 涵盖胸膜疾病基础研究与诊疗前沿、治疗新技术、胸腔积液前沿研究、纵隔疾病、胸腔感染和少见病因胸腔积液,以及胸腔介入在胸膜疾病中的应用。

17. 肺功能专场 探讨肺功能管理模式与推广策略、肺功能损害机制研究进展、肺功能技术研究进展、气道炎症与反应性评估研究进展、呼吸力学检测与疾病管理及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进展等内容。

18. 基层专场 聚焦于基层适宜的呼吸疾病诊疗技术与进展、适宜县域的呼吸疾病诊疗技术、慢性气道疾病的共病诊疗与管理、基层慢病管理的卫生政策解读与先进经验分享、传染病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基层防治等疾病的基层管理与诊疗康复技术。

19. 呼吸康复专场 分享呼吸康复相关机制与进展、呼吸慢病康复、危重症康复、中西医结合康复等前沿康复技术,并开展气道廓清技术、运动处方设计实操及呼吸肌训练等经验交流。

20. 呼吸遗传及罕见病专场 关注中国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进展、嗜酸性粒细胞相关肺疾病、遗传及罕见病前沿进展及多学科讨论。

21. 护理专场 探讨呼吸护理管理与质量、呼吸慢病管理与康复、呼吸重症与介入护理、智慧护理与科研在呼吸疾病护理中的实践和探索。

22. 人文专场 围绕医患沟通的技能、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医学、医学伦理和人文美学在医学中的作用等展开深入讨论。

23. 儿童专场 涵盖儿童哮喘诊治与管理、哮喘的影响因素与肺功能、儿童呼吸道感染包括儿童结核病、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疾病的特征和诊治、儿童呼吸慢病与介入技术的诊疗现状等。


最后,曹彬主委进行了大会总结:本次大会共包含17场大会主旨报告,969场分会场报告,设立了ATS/ERS/港澳专场等交流专场,会前继续教育17场,专题报告520场,病例报告19场,实操培训33场,workshop工作坊23个,大会收到超过5000余篇论文投稿,评选出论文发言交流352篇,电子壁报 1825篇。本次大会不仅全面展示了科技创新与智能赋能下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还彰显了全国呼吸同道不断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本次会议在充满活力的湘江之畔、伟人故里——湖南长沙成功举办。202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将在广东省举办,闭幕式上,潘频华教授和刘升明教授共同完成会旗交接仪式。



END

图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