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冷冻消融治疗房颤有望实现“中国创新”

2019-10-14作者:静静资讯
科研

(通讯员 齐璐璐)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500万房颤患者。虽然房颤本身不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却会因心房内血流速度缓慢,房室同步功能丧失而导致脑卒中、心衰等并发症甚至死亡率增加,被称为心衰和脑梗的“幕后黑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聂振宁医生主刀,应用国产首款房颤冷冻消融系统成功完成首例阵发性房颤冷冻消融术。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为56岁男性,诊断阵发性房颤1年,规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一周心慌症状发作加重。在排除手术禁忌后,病人被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在局麻下行房颤冷冻消融。术中,在完成房间隔穿刺后,医生送入房颤冷冻球囊至病人左心房,分别冷冻左侧和右侧肺静脉,左上肺静脉冷冻180秒,左下肺静脉冷冻180+120秒,右上肺静脉冷冻180+120秒,右下肺静脉冷冻180秒;观察30分钟后,确认左心房-肺静脉传入和传出阻滞,心房递增起搏至心房不应,不能诱发房颤,消融成功。

据专家介绍,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是一项国际领先的新技术,不需要开刀,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将冷冻球囊导管送到左心房肺静脉冷冻消融区域,行冷冻消融,然后复温,实现对心肌组织的有效消融。不同于传统射频消融的热灼伤细胞,冷冻消融是通过胞内冰、胞外冰及复温过程中的冰晶损伤细胞,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与传统的射频消融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手术时程短,消融成功率高,安全性好,血栓事件发生率低,患者疼痛小等明显优势,患者3-5天即可出院。目前,全球已开展超过50万例房颤冷冻消融术,我国也突破了2万例,但依托的技术系统均被某海外知名厂商垄断。

此次国产首款房颤冷冻消融系统在阵发性房颤冷冻消融术中的成功应用,预示全球房颤冷冻治疗市场的垄断格局有望被打破。据悉,该系统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主任团队和科技公司团队联合研发,采用具有全球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低压冷源调控和多级绝热技术,相较于国外现有技术,国际上率先实现冷冻消融系统的冷冻能量可控调节,能更好适应临床需求;同时采取氮气替代一氧化二氮(又称笑气)作为工作介质,更加清洁环保;多级预冷、梯度增压、多级冷冻循环回路及超真空绝热技术等的运用,有望进一步提高冷冻效果、降低应用风险。该系统于2019年8月取得了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手术中.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