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既往抗血小板治疗是否与原发性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相关?

2021-01-28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脑血管病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10115154952.jpg


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非常常见。研究表明,20%~30%的脑出血(ICH)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APT)治疗。然而,人们普遍认为APT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而引起出血,进而增加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众多研究评估了APT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结果却相互矛盾。APT是否会影响ICH患者的临床预后?是否针对出血位置或脑室内出血(IVH)的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近期Journal of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一项来自CLEAR ,MISTIE 和VISTAICH研究的汇总分析,探讨APT与ICH预后之间的关系。

背景和目的:

评估早期抗血小板治疗(APT)与原发性脑出血(ICH)临床预后的关系,并评估其是否因血肿位置而异。

方法:

本研究选自三个临床试验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并排除了基线CT可见原发性脑室内出血(IVH)和先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本研究的暴露因素为发生ICH前进行了APT治疗。主要临床结局是发病72小时血肿扩大,次要结局为基线血肿体积、全因死亡率、死亡或重大残疾(定义为mRS评分≥4)以及mRS评分分布的变化。血肿扩大定义为在72小时复查CT平扫提示血肿体积相比基线增加33%或>6 ml。本研究使用了混合效应模型评估APT和临床预后间的关系,并按照出血位置和研究人群进行了分层分析。

结果:

在1420例ICH患者中,有782例(55.1%)脑叶出血和596例(42.0%)深部脑出血患者。其中284(20.0%)位患者先前进行了APT治疗。与未进行APT的患者相比,使用APT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较多,并且有更多的脑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房颤动。

在校正后的回归模型中,脑出血前APT治疗与脑出血后的血肿扩大(OR 0.97;95%CI 0.60~1.57),发生严重残疾或死亡(OR 1.05;95%CI 0.61~1.63),全因死亡率(OR 0.89;95%CI 0.47~1.85),入院血肿体积(β,﹣0.17;se,0.09;P= 0.07)和mRS评分分布变化(P= 0.43)无明显相关性。

在次要结局分析中,脑出血前APT治疗与脑叶出血的入院血肿量相关(β,0.25;se,0.12;P= 0.03),但按血肿位置或研究人群进行分层时,APT与其他脑出血结果无关。

结论:

在一个大型异质性脑出血队列中,无论血肿位置,APT治疗与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和临床预后无关。APT与脑叶出血的出血体积相关。

来源:重症卒中(编译 陈嘉平)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