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痛风抗炎镇痛的经典药物——秋水仙碱

2021-04-04作者:壹声资讯
痛风非原创

作 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刘瑞哲 苏少玲


秋水仙碱又名秋水仙素,最初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因而得名,我国秋水仙碱多从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菇的球茎中提取而得。


秋水仙碱在痛风的治疗作用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急性痛风患者的治疗中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很多痛风患者对这一药物应该非常熟悉,当痛风关节肿痛起来,马上吃一片秋水仙碱,可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机制是利用其抗炎作用,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以及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但注意的是秋水仙碱只起抗炎镇痛作用,其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及排泄,因而无降血尿酸作用。


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塞莱昔布、美洛昔康、洛索洛芬纳、双氯芬酸钠等)均是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的一线治疗药物,当存在两者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才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


若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上述药物联合治疗,比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而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需谨慎,如需使用应选择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依托考昔、塞莱昔布、美洛昔康等,此类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黏膜影响小。


秋水仙碱为何要小剂量用药?


这是因为秋水仙碱的治疗窗口很窄,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中毒反应轻者可有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发生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周围神经病变等。


秋水仙碱的中毒反应主要与其剂量过大有关,现有的研究表明,小剂量与高剂量秋水仙碱相比,其治疗痛风有效性无差异,因此,现在国内外的指南都提出小剂量使用秋水仙碱治疗痛风,可以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推荐急性痛风发作时,秋水仙碱首剂1mg,1h后追加0.5mg,12h后改为0.5mg qd或bid。在发作12h内尽早使用,超过36h后疗效显著降低。预防痛风发作推荐首选小剂量(0.5~1.0mg/d)秋水仙碱,至少维持3~6个月。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的好药,它能使90%以上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在12小时内开始消退,24~48小时内消失。然而,秋水仙碱较为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腹泻,腹痛、恶心等,如果腹泻严重,那就要停用了,有患者表示,''吃了秋水仙碱后开始拉稀,然后就在厕所里思考人生了"。


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发生也可能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秋水仙碱是CYP3A4和P-糖蛋白的底物,在CYP3A4或P-糖蛋白抑制剂存在时,血液中秋水仙碱的浓度会增加。因此正在使用P-糖蛋白或强效CYP3A4 抑制剂(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环孢素、地尔硫卓等)及经CYP3A4代谢的药物(如辛伐他汀等降脂药)的患者,应慎用秋水仙碱,或减量使用。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建议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调整秋水仙碱用量,推荐最大用量见表一。


微信图片_20210402145106.jpg


秋水仙碱的应用还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体重、年龄、联合用药情况调整剂量,密切观察,警惕秋水仙碱中毒。


秋水仙碱除了用于痛风治疗外,还有哪些临床应用?

比如用于家族性地中海热,家族性地中海热(FM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发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以反复发热和腹膜炎为特征,较少病例表现为胸膜炎、关节炎、皮肤病变和心包炎。


秋水仙碱是唯一用于治疗家族性地中海热的药物,可通过终生使用秋水仙碱治疗,可预防和减少复发,预防肾脏淀粉样变。


皮肤科方面,其在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免疫性大疱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内分泌、代谢及营养性皮肤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心血管系统,2015ESC推荐其作为心包疾病的一线治疗药物;2014AHA/ACC/HRS推荐其用于术后房颤预防(Ⅱb类)。


另外,其在纤维化疾病如原发性肝纤维化、肺纤维化、肾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明显治疗及预防作用。其他还包括抗肿瘤;用于白塞氏病、瘢痕疙瘩等。


秋水仙碱药理作用复杂,临床上虽然对很多疑难病有一定疗效,但是有些具体机制尚不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几年,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显示,秋水仙碱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再次发作,心脏骤停,脑中风或血管成形术等)。


其实动脉粥样硬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炎症过程,推测秋水仙碱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机制在于抑制这一炎性过程,这些结果也证实了处理炎症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也燃起人们对冠心病抗炎治疗领域的研究热情。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仅在特定心血管风险高危人群,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可以带来心血管的获益,对于其他人群是否获益不能确定。


总之,秋水仙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高效抗痛风药,近年研究显示其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引起极大关注。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但通常低剂量应用是安全的,当然有个别患者服用后会出现腹泻的不良反应。对于高龄、低体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注意要调整剂量,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来源:逸仙药学V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