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银屑病作为一种需长期管理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全球患者人数超过6000万。该病皮损好发于肘部、膝部与腰部等常见部位,而头皮、指甲、生殖器、掌跖等特殊部位银屑病则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异质性,且常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1。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占比达67.0%,约500万例,且普遍具有疾病严重程度高、皮损范围广、头皮受累占比高,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的特征2。
随着对银屑病发病与进展核心机制研究的深化,其临床诊疗已进入靶向时代。目前,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已成为银屑病系统性治疗的主要手段,在中重度、难治性及特殊类型银屑病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3。生物制剂虽具有较强的短期疗效优势,但治疗52周后中断用药的情况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疗效衰减,其次为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2。小分子靶向药物如氘可来昔替尼作为高选择性酪氨酸激酶2(TYK2)变构抑制剂,通过变构加氘代的创新机制,精准抑制炎症通路,同时规避了传统JAK抑制剂的相关安全性风险4。2023年10月,该药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2024年11月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以下简称“医保目录”),治疗费用降低、可及性提高,这一政策将推动银屑病治疗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更好地满足特殊部位银屑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长期管理治疗需求。
值此氘可来昔替尼上市两周年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李燕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周炯教授围绕银屑病的特殊部位管理展开深入探讨,以推动个体化治疗理念持续发展,加强医患共策与疾病教育,进一步提升银屑病患者的治疗质量与生活水平。
李燕教授/周炯教授/张建中教授访谈视频
银屑病在特殊部位的受累情况如何?针对这类患者治疗策略有何不同?
银屑病特殊部位受累的发生率较高,常见受累部位包括头皮、指甲和掌跖。国内一项多中心研究,覆盖了三十余个城市、纳入超万名门诊银屑病患者,结果显示头皮受累概率极高,指甲和足底等特殊部位也常频繁受累。丹麦一项横断面队列研究亦表明,约64.8%的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难治部位,主要集中在头皮、指甲等特殊部位5。这些特殊部位的治疗难度高,传统口服及外用药疗效往往不尽人意。
既往,银屑病严重程度常依据受累体表面积(BSA)划分为轻度(<3%)、中度(3%~10%)和重度(>10%),轻度患者多以局部药为主。然而,当下该分类方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尤其对特殊部位受累的患者不适用。例如,病变累及指甲、头皮等部位时,即使总受累面积不足3%、属于轻度银屑病,但受部位特征限制,治疗难度仍大幅增加。即便使用生物制剂或系统性药物,部分患者仍应答不佳,外用药因难以有效渗透至指甲或肥厚性皮损,疗效更为有限。虽然传统系统药物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多,患者难以长期维持治疗。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兼具优异疗效、快速起效、良好耐受性和长期安全性的理想治疗方案。为更好地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目前临床更推荐采用“二分法”分类策略以优化治疗决策:若受累体表面积超过10%,可采用系统药物治疗;若受累体表面积未达10%,但累及特殊部位或局部治疗失败,同样建议启动系统治疗。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量患者的受累部位、药物潜在影响及个人治疗意愿,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
银屑病治疗需注重早期干预及共病管理。诸多证据表明,指甲、头皮等特殊部位受累的患者,未来进展为银屑病关节炎(PsA)的风险显著升高。早期使用系统性药物或生物制剂将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氘可来昔替尼作为新型口服药物,安全性良好、药物相互作用少,尤其适合有合并症的患者,在提升疗效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兼顾长期稳定与安全性的治疗新选择。对于银屑病特殊部位受累及存在共病的患者,氘可来昔替尼是当下极具推荐价值的治疗选择。
结合这两年来积累的真实世界数据,您认为氘可来昔替尼在治疗银屑病特殊部位方面展现出哪些创新价值?氘可来昔替尼纳入医保后,可及性大大提升,其在该类患者中的使用策略有何变化?
氘可来昔替尼是全球首个高选择性TYK2变构抑制剂,精准靶向IL-23/Th17通路中的TYK2,有效阻断IL-17、IL-22等下游炎症信号传导,实现了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提升。该药物在银屑病特殊部位治疗中疗效确切,对头皮银屑病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治疗第2周即可显著改善患者瘙痒和鳞屑症状,至第24周ss-PGA 0/1应答率高达64.4%6。在掌跖银屑病和指甲银屑病治疗方面,第24周时pp-PGA 0/1和PGA-F 0/1应答率分别达到56.1%和32.1%6。在长期治疗安全性方面,全球长期扩展研究(POETYK PSO-LTE)显示,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该药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渐降低,未出现新的安全风险,适用于指甲、掌跖等需长期治疗的银屑病患者。该药每日一次口服给药,避免了注射或局部外用药带来的诸多不便,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目前,氘可来昔替尼已经纳入医保,对于特殊部位受累患者,推荐尽早启用该药进行治疗,以预防甲畸形、掌跖裂隙感染等不可逆损伤。对于高复发风险人群,如头皮银屑病患者,可采取预防性用药,延长维持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临床治疗中可灵活调整用药方案,针对顽固皮损,可联合外用药物加速症状控制。对于中重度多部位受累患者,可与生物制剂联用,实现协同增效。皮肤科医生在临床上可充分利用医保政策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更多患者能够使用此类药物。同时,做好患者教育也很重要,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进程及氘可来昔替尼的疗效与安全性,提升患者对长期治疗的接受度、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进而实现疾病更好控制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为连续两届参加银屑病新型靶向口服治疗和临床规范交流会的特邀嘉宾,您见证了氘可来昔替尼从研发上市到广泛应用,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值此上市两周年之际,请您谈一谈对氘可来昔替尼未来在银屑病治疗领域的发展有何期待?
氘可来昔替尼作为全球首个高选择性TYK2变构抑制剂,于2023年10月在中国上市,并于2024年11月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至今已在国内积累了近两年的临床使用经验。在此期间,我牵头完成了该药治疗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这两年来,中国皮肤科医生围绕氘可来昔替尼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及卫生经济学效益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分析与总结。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该药是当前疗效最为显著的口服银屑病治疗药物,可称为“First in class”,同时也是现阶段口服治疗领域的“Best in class”。
国内临床实践已充分验证了氘可来昔替尼的显著疗效、快速起效、良好安全性及用药便捷等优势。随着该药纳入医保,价格大幅降低,药物可及性明显提升,为广大银屑病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未来,期望氘可来昔替尼能够惠及更多中国银屑病患者,同时也希望国内皮肤科医生积极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加强学术交流,推动该药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合理、规范地应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总结
三位皮肤领域的专家围绕银屑病特殊部位的管理策略展开深入探讨,全面剖析了当前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与最新治疗新进展。在临床上,头皮、指甲、掌跖等特殊部位的受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带来巨大冲击,而传统基于体表面积的病情评估方法和治疗策略在该类患者中存在明显局限性。因此,专家们建议采用“二分法”策略指导治疗决策,尽早启动特殊部位银屑病的系统治疗,以预防不可逆损伤、延缓PsA等共病进展。氘可来昔替尼作为全球首个高选择性TYK2抑制剂,凭借其创新变构加氘代的作用机制,展现出精准靶向、安全便捷、高效持久的特点,尤其在头皮特殊部位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为特殊部位银屑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派 侯良宇 整理
张建中教授、李燕教授、周炯教授审阅
张建中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名医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13届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
全球华人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毛发研究会(CHRS)主席
皇家爱丁堡医师学会会员
JAAD 编委
擅长领域: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脱发、新药临床试验
李燕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皮肤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皮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银屑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
海峡两岸医疗卫生交流协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周炯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美国康奈尔医疗中心访问学者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20余篇,单篇最高SCI影响因子105分,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华医学会-欧莱雅中国人健康皮肤研究项目1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审稿人
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美容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罕见病遗传病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秘书
浙江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浙江省整形美容行业协会理事
浙江省整形美容协会皮肤美容分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银屑病康复学组秘书,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银屑病学组委员
参考文献:
1. Lupulescu AM, Savu AP, Bucur Ş, Şerban ED, Popescu S, Constantin MM. Hard-to-treat areas in psoriasis: An underevaluated part of the disease. Life (Basel). 2025;15(3):425. doi:10.3390/life15030425
2. 胡煜, 顾恒, 陈崑. 中国中重度银屑病疾病负担和未满足治疗需求的系统综述.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56(10):965-972. doi:10.35541/cjd.20230063
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治疗指南(2024版).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4;57(11):976-997. doi:10.35541/cjd.20240294
4. Armstrong AW, Gooderham M, Warren RB, et al. Deucravacitinib versus placebo and apremilast in moderate to severe plaque psoriasis: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from the 52-week,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POETYK PSO-1 t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23;88(1):29-39. doi:10.1016/j.jaad.2022.07.002
5. Egeberg A, See K, Garrelts A, Burge R. Epidemiology of psoriasis in hard-to-treat body locations: Data from the danish skin cohort. BMC Dermatol. 2020;20(1):3. doi:10.1186/s12895-020-00099-7
6. Blauvelt A, et al. Fall Clinical Dermatology Conference for PAs & NPs,2022.Poster
1787-CN-2500742
有效期至2026-9-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