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0年9月25日,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晔雄教授、亓姝楠副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胡晨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朱杰博士为第一作者,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勇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完成的研究成果“Association of progression-free or event-free survival with overall survival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fter immunochemo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正式发表在血液肿瘤学顶级期刊《白血病》(Leukemia)杂志上,这是今年该团队在连续发表两篇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风险分层模型与PFS24替代终点文章后,第3次在Leukemia杂志发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重要临床研究结果。
文章正式发表
通讯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晔雄教授
共同第一作者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四川省肿瘤医院
朱杰博士
共同第一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杨勇副教授
共同通讯作者
Sidney Kimmel综合癌症中心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胡晨副教授
共同通讯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亓姝楠副教授
总生存率(OS)是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评估新药/方案临床获益的金标准,但需要较大样本量和较长的随访时间。如果将无事件生存率(EFS)或无进展生存率(PFS)作为 OS 替代终点,可以更早地明确治疗获益、减少无效暴露时间、加快新药上市或更新治疗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纳入了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时代的高质量的II期RCT、Ⅲ期RCT和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系统的质量评价,去除高偏移风险的研究。在Ⅲ期RCT中,生存获益用风险比(HR)表示,计算PFS获益、EFS获益分别与OS获益的相关性。在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治疗组中,计算不同年份(1、2、3、5年)的EFS、PFS生存率分别与5年OS的相关性。采用加权线性回归模型,权重由样本量决定,用相关系数r评价相关性,r越接近1,相关性越强。在II期临床试验、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RCT得出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进一步评价模型的稳定性。
本研究共纳入了26项III期RCT、4项II期RCT、47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在实验层面,PFS获益(r = 0.772)、EFS获益(r = 0.838)分别与 OS获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图1)。
图1. PFS率获益、EFS率获益与OS率获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治疗臂中,1-5年PFS、EFS分别与 5 年 OS 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图2、3)。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展现出较高的可靠性。
图2.1-5年PFS率与5-yOS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图3.1-5年EFS率与5-yOS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研究的启示及临床意义
和以往基于个体数据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首次通过汇总高质量的Ⅲ期RCT、II期临床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探索免疫化疗时代DLBCL的预后模型。结果表明,PFS/EFS的治疗获益可以很好地转化为OS获益,提高近期EFS/PFS可以提高远期OS;PFS/EFS可以作为早期效应终点评价治疗获益,从而进一步缩短临床试验的时间、加速新药的审批。
本研究有以下几大优势。第一,数据都是基于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队列研究,总样本量超过30000人,并对所有的研究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第二,1-5年PFS与5年OS之间的相关性使用独立的队列进行了验证,该队列包括不同的国家、纳入标准、免疫化疗方案、放疗、随访计划的患者人群。考虑到RCT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在这样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接近于真实世界的队列中进行外部验证,更加证明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普适性。第三,首次从临床试验层面、治疗臂层面和外部验证三个方面对替代终点进行研究。
目前,考虑到DLBCL的化疗方案大多仍是采用的是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未来,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不断进步,进展后患者生存时间有望显著延长,本研究结论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此前,侵袭性淋巴瘤替代终点(SEAL)国际协作组纳入了 13 项多中心 RCT 的个体数据,在个体层面和实验层面分别证明了 PFS与 OS的相关性;诊断后 24 月内无疾病进展或死亡(PFS24)的DLBCL患者的远期生存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一般人群非常接近。
Maurer等人将 MER、NCCTG-N0489临床试验的原始数据汇总后进行二次分析,发现在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时代,患者如果能在诊断后24月内不发生EFS中定义的事件(EFS24),那么实现EFS24的患者的远期生存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一般人群没有显著性的区别。
考虑到2年内DLBCL患者复发风险较高,此后逐年降低,2年PFS/EFS率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如何提高2年PFS/EFS率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此项研究为2年PFS/EFS作为DLBCL前瞻性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并可指导患者预后和随诊。
本文作者 丨朱杰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四川省肿瘤医院) 李晔雄(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编辑丨王淳(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