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李晔雄教授团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替代终点研究成果荣登血液肿瘤学顶级期刊《Leukemia》

2020-12-24作者:cmt佳玲资讯
原创

2020年9月25日,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晔雄教授、亓姝楠副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胡晨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朱杰博士为第一作者,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勇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完成的研究成果“Association of progression-free or event-free survival with overall survival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fter immunochemo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正式发表在血液肿瘤学顶级期刊《白血病》(Leukemia)杂志上,这是今年该团队在连续发表两篇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风险分层模型与PFS24替代终点文章后,第3次在Leukemia杂志发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重要临床研究结果。

图片1.png

文章正式发表

1.jpg

通讯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晔雄教授 


2.jpg

共同第一作者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四川省肿瘤医院 

朱杰博士


3.jpg

共同第一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杨勇副教授

4.jpg

共同通讯作者 

Sidney Kimmel综合癌症中心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胡晨副教授

5.png

共同通讯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亓姝楠副教授


研究背景

总生存率(OS)是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评估新药/方案临床获益的金标准,但需要较样本量和较长的随访时间。如果将无事件生存率(EFS)或无进展生存率(PFS)作为 OS 替代终点,可以更早地明确治疗获益、减少无效暴露时间、加快新药上市或更新治疗方法。


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 方案目前是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标准化疗方案,显著地延长了 DLBCL 患者的生存时间。但高危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复发/难治的患者缺乏有效的二线挽救治疗来延长疾病进展后的生存时间,早期死亡风险较高。在DLBCL中建立OS替代终点有助于加快新药或新治疗方案的审批,尽早地提高高危患者的远期生存。本研究探究 EFS PFS 可否作为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时代 DLBCL 效应终点。


研究方法和结果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纳入了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时代的高质量的IIRCTRCT和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系统的质量评价,去除偏移风险的研究。在RCT中,生存获益用风险比(HR)表示,计算PFS获益、EFS获益分别与OS获益的相关性。在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治疗组中,计算不同年份(1235年)的EFSPFS生存率分别与5OS的相关性。采用加权线性回归模型,权重由样本量决定,用相关系数r评价相关性,r越接近1,相关性越强。在II期临床试验、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RCT得出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进一步评价模型的稳定性。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26IIIRCT4IIRCT47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在实验层面,PFS获益r = 0.772)、EFS获益r = 0.838)分别与 OS获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图1)。 


图片2.png


图1. PFS获益、EFS获益与OS获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治疗中,1-5PFSEFS分别与 5 OS 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图23)。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展现出较高的可靠性。


图片3.png

图2.1-5年PFS率与5-yOS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图片4.png

图3.1-5年EFS率与5-yOS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研究的启示及临床意义

和以往基于个体数据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首次通过汇总高质量的RCTII期临床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探索免疫化疗时代DLBCL的预后模型。结果表明,PFS/EFS的治疗获益可以很好地转化为OS获益,提高近期EFS/PFS可以提高远期OSPFS/EFS可以作为早期效应终点评价治疗获益,从而进一步缩短临床试验的时间、加速新药的审批。


本研究有以下几大优势。第一,数据都是基于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队列研究,总样本量超过30000人,并对所有的研究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第二,1-5PFS5OS之间的相关性使用独立的队列进行了验证,该队列包括不同的国家、纳入标准、免疫化疗方案、放疗、随访计划的患者人群。考虑到RCT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在这样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接近于真实世界的队列中进行外部验证,更加证明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普适性。第三,首次从临床试验层面、治疗层面和外部验证三个方面对替代终点进行研究。


目前,考虑到DLBCL的化疗方案大多仍是采用的是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未来,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不断进步,进展后患者生存时间有望显著延长,本研究结论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同期进展回顾

此前,侵袭性淋巴瘤替代终点(SEAL)国际协作组纳入了 13 多中心 RCT 的个体数据,在个体层面和实验层面分别证明了 PFS OS的相关性;诊断后 24 月内无疾病进展或死亡(PFS24)的DLBCL患者的远期生存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一般人群非常接近。


Maurer等人 MERNCCTG-N0489临床试验的原始数据汇总后进行二次分析,发现在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时代,患者如果能在诊断后24月内不发生EFS中定义的事件(EFS24),那么实现EFS24的患者的远期生存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一般人群没有显著性的区别。


考虑到2年内DLBCL患者复发风险较高,此后逐年降低,2PFS/EFS率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如何提高2PFS/EFS率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此项研究为2年PFS/EFS作为DLBCL前瞻性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并可指导患者预后和随诊。


本文作者 朱杰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四川省肿瘤医院) 李晔雄(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