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8年全球范围内肝癌新发病例约84.1万,死亡78.1万。中国是肝癌的重灾区,2015年度中国肝癌新发病例约46.6万,死亡42.2万。中国的人口仅占全球的1/5,但中国每年肝癌发病和死亡人数都超过全球的5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的专家将从四个方面为大家全面解读肝癌,帮助大家提高防癌抗癌意识,增强自我健康的保护能力。
01
肝癌发生的真相
一般认为,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多阶段进展的过程。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酗酒、黄曲霉毒素、糖尿病、肥胖和脂肪肝等。
肝癌是人体自身细胞发生恶变、异常增殖的疾病,并没有病原体的排出,因此不会传染。有些肝癌患者会出现黄疸,多数是由于肝功能受损或者胆管受压迫造成的,并不是急性黄疸型肝炎,不会造成传染,周围接触的人群不必过于紧张。不过,由于肝癌患者多数都有乙型肝炎病史,而乙型肝炎是可以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染的,与乙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被传染。
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支持肝癌会遗传。在某些高发区,肝癌发生呈现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这些家族中同时也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聚集现象。当然,这种家族聚集性也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更高的肝癌易感性,他们对致癌因素比普通人群更加敏感。因此,如果家族中有肝癌患者,且有肝炎、肝硬化病史的人,更应该密切随访,定期做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超声检查。
02
肝癌预防的途径
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癌患者最主要的病因,因此预防肝癌首要就是预防肝炎,应给新生儿及容易暴露于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目前尚无有效的丙肝疫苗,但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查、应用一次性干净安全的注射器和手术器具,有助于减少丙肝的发病率。对于已经患有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患者,要积极抑制和终止病毒的复制,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对于病毒活动滴度较高、肝功能反复异常波动的患者,要遵医嘱积极抗病毒治疗。另外,在黄曲霉毒素污染、水污染的肝癌高发区采取“改水、防霉”措施,防止食物霉变,改良卫生用水。有酗酒习惯的人应该戒断饮酒,尤其有肝炎病史的人更不能饮酒。肥胖者或有脂肪肝的人应该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和治疗脂肪肝。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属于肝癌的“二级预防”,也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关键。而肝癌的“三级预防”则是通过有效的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一些晚期的肝癌患者应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如肝癌引起的疼痛可给以有效的镇痛治疗,对肿瘤进展压迫脊髓引起截瘫应给与积极的放射治疗等。
03
肝癌早诊早治的方法
肝癌早期没有症状,如已经出现了症状而去就诊,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即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比较差。早期发现肝癌,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
肝癌的高危人群在40岁后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常规的方法包括腹部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均是无创伤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采用更精确的方法如CT和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被发现的肝癌病灶越来越小,最新型的核磁共振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普美显”与传统造影剂相比,可检测出1厘米以下的微小病灶,更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如果已经确诊是肝癌,就需要确定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肝功能的代偿情况。一般而言,病灶局限,即未发现有明确的肝内或者远处转移的患者,应该首选可获得根治性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治疗等;如果病灶局限在肝脏内但估计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者,或肿瘤有血管侵犯和/或肝外转移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靶向免疫等系统治疗或放疗等联合治疗手段;如果肝癌病灶虽然局限,也没有转移,但肝硬化严重不能耐受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治疗或肝动脉栓塞化疗,可考虑接受肝脏移植治疗。最近几年,靶向/免疫治疗,肝动脉灌注等治疗手段在肝癌领域都获得了很好的疗效,极大地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04
肝癌治疗的进展
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规范化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为此,卫健委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只有适合患者病情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肝功能状态、肿瘤的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个体治疗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肿瘤就是慢性病”的观点,对于不能达到根治的肝癌,不必刻意追求“瘤体缩小”或“赶尽杀绝”,过度的追求根治带来的“过度治疗”由于严重损害了人体本身的抗瘤能力及器官功能,结果会适得其反。通过恰当的综合治疗方式,有效地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命,实现“带瘤生存”,让患者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才是医患共同奋斗的目标。
作者:邹静怀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