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开展的如火如荼,目前免疫联合治疗现状如何,针对免疫治疗相关毒性反应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暨广州医学创新论坛上,本报记者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徐瑞华教授和张力教授进行了解答。
免疫联合治疗现状
一、本次大会亮点
作为本次大会主席、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院长,徐瑞华教授向国内和国际同道的热情参会和积极支持表示了由衷感谢。
本次大会亮点纷呈。首先,在开幕式上,将中国肿瘤内科学30年的发展历程浓缩在一段暖心视频之中,讲述了中国抗癌协会专家委员会,包括孙曾一教授、孙燕院士、管忠震教授在内的三位化疗界初代领路人的艰苦创业经历,以及他们引进、吸收国外经验,为推动肿瘤化疗发展所做的卓越贡献。其次,参会专家团队强大,几乎囊括了国内肿瘤内科学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专题报告内容丰富,且既具有前瞻性又富有实用性,传递了我国肿瘤化疗、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对国际研究的领悟、解读和应用心得。另外,专家们对中国原创性研究的回顾分析,也启发了新思路,为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再次,在会议设置方面,按照不同瘤种分门别类,并针对热点问题设置了专场,例如免疫治疗专场、青委会专场等,使不同领域的专家既能聚焦本领域热点,也可以关注交叉学科进展,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共约1200-1500人参会。大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肿瘤化疗专家委员会30年历程的历史节点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肿瘤内科学的传承以及肿瘤靶向治疗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二、我国免疫联合治疗现状及未来前景
目前,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热点,随着不同瘤种大型研究的开展,免疫治疗几乎在各瘤种领域展开了探索。而肿瘤内科学也已经沿着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的发展轨迹进入了新时代。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令人欣喜,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多数肿瘤中,免疫治疗有效率仍然有限,如何进一步提升药物价值,处理不同机制药物之间的协同联合,是下一步研究热点。
研究显示,化疗、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三者之间会产生“1+1>2”的协同效应。目前,免疫抑制剂与其他多种药物间的联合应用已经开展,例如,免疫抑制剂与免疫抑制剂之间的联合,在黑色素瘤MSI-high中看到了很好的疗效;而在免疫与靶向治疗的联合探索中,小样本研究也显示出良好的结果。上述研究为肿瘤内科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让我们对曾经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如何转化成慢性病,或可达到临床治愈的状态,提供了前景和期待。现在,摆在肿瘤内科医生面前的问题是,在现有循证医学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疗效,让晚期患者生存的更长,生活质量更高。会议上针对现有研究的分享以及对大型研究的展望令人激动,与此同时,国内肿瘤内科的学科带头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精力和时间,正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虽然中国的免疫治疗和药物研发比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欧洲晚,但我们正在迎头追赶,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目前,对于中国特发的肿瘤,我国也在开展一些原创性研究,期待未来中国可以由“并排跑”走向“领跑”局面。
徐教授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我们感谢研究者们为此投入的大量时间与精力;感谢同道间的互相帮助、支持,让我们可以在国内开展大型研究;也感谢患者和家属在面对某些需要探索的治疗方法时,毫不迟疑地接受,感谢你们对医生的信任,以及在新药适应证探索、治疗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最后,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化疗和靶向专家委员会年会,期待前辈们良好的学风,扎实的专业能力以及高瞻远瞩引领世界的眼光,能在青年一代继续传承,并不断发扬、不断创新,为中国原创、中国引领、中国制造,发挥我们的作用!”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反应及处理原则
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研究在肿瘤治疗领域火热展开,随着多种药物在中国的上市,应用人群也越来越多。在应用时,首先需要了解,该药不是完全没有毒性的治疗药物,其毒性介于靶向和化疗之间,毒性重于靶向药物,而安全性优于化疗药物。因此,有必要提醒大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反应有以下特点,①总体耐受性强于化疗;②发生时间和发生谱各不相同;③两药联合治疗时,毒性可能不同;④CTLA-4的毒性可能大于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以下几项,皮疹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次是消化道的腹泻,再次疲劳、肝功能异常以及免疫相关性肺炎。另外,免疫相关性的内分泌不良反应也需要注意,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垂体功能低下。这些毒性反应的发生率都超过10%,也就是说,随着治疗的进程,10个患者中会有1个以上患者出现毒性反应,在此,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反应是根据分级处理的。通常情况下,Ⅰ级毒性反应无须特别处理,或者可以通过局部治疗解决;Ⅱ度以上毒性反应须给予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类固醇药物,如果类固醇药物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须其他相关的免疫抑制剂类药物;Ⅲ度以上毒性反应须暂停治疗;出现Ⅳ度以上危及生命毒性反应的患者,须永久停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二、我国免疫联合治疗现状及未来前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单药治疗,除了霍奇金氏淋巴瘤,在其他几个瘤种中的有效率均并不令人满意;而在一线治疗中,除PD-L1高表达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疗效外,PD-L1低表达患者单药治疗很难获得良好疗效。
近几年,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对于PD-L1表达低于50%的患者,联合治疗可能是更好选择。在肺癌治疗中,无论是鳞癌还是腺癌,联合治疗目前都是一线治疗的一大趋势,也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流方向。未来一两年内,国内药物也会相继上市。在此,张教授表示,希望联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生存期可获得较大延长。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视频剪辑 | 梁毅(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