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19ICML】看淋巴瘤诊治进展,燃治疗新希望!

2019-06-20作者:CMT快讯会议
Lugano国际会议

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5.94/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6.89/10万。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分期,预后评价和治疗方法等多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中,在更为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这一大类恶性淋巴瘤中,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和“生而不同”新型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zanubrutinib)的出现,不断推进着不同亚型NHL治疗格局的改变。这些改变不仅带给医生和患者更多“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增强了向着淋巴瘤治疗chemo-free(无化疗)时代迈进之路上的“武器”。现将近年来两种药物多项研究进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生而不同”,看新型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作用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在B细胞成熟和激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介导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从而增加恶性B细胞淋巴瘤中B细胞的激活与恶化,并促进疾病中B细胞的增殖。因此,BTK是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实际临床中,BTK已被证明是治疗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靶点。初代BTK抑制剂在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展现出了一定疗效,其出现掀起了B细胞淋巴瘤的无化疗治疗“浪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学者发现初代BTK抑制剂在体内的浓度有局限,对BTK靶点的抑制有时不够彻底,肿瘤细胞可能逃脱抑制从而出现耐药。另外,除BTK这一靶点,初代BTK抑制剂还可抑制ITK、EGFR等靶点,导致其特异性不够强,还会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比如皮疹、腹泻等。因此,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尚存在未满足的治疗需求。

泽布替尼(zanubrutinib)“生而不同”,为目前在研的强效高选择性新型BTK抑制剂,与初代BTK抑制剂存在结构上的差异。最主要的区别为泽布替尼不含嘧啶环,如此结构的改造降低了对TEC、EGFR等激酶的非特异性靶向作用,脱靶效应明显降低。体外研究表明,泽布替尼显示出了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高的暴露量,拥有更优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另外,有临床研究表明,相较于初代BTK抑制剂,在骨髓、外周血甚至淋巴结肿,泽布替尼均具有更好、更完全的BTK抑制率。

image001.png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更多研究数据随之公布,新型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的安全性同样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认证,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非常低,同时临床医生较为关注的3级以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欧洲血液学协会(EHA)上公布的泽布替尼单药治疗B细胞淋巴瘤安全性数据分析表明,泽布替尼在各类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耐受性好,致死、药物减量或治疗中断AE中,治疗相关AE的发生率<5%,药物减量事件不常见。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房颤和大出血等受关注不良事件不常见。该研究数据表明,在临床试验中泽布替尼发挥完全持续BTK抑制作用的剂量范围内安全性相关的治疗失败率低。

image003.png

     【图 安全性】

“初上战场”,泽布替尼与NHL之“战“——套细胞淋巴瘤(MCL)篇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起源于淋巴结套区的B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NHL的6%~8%,常见淋巴结外侵犯,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特点。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差,多数患者易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且由于中位发病年龄较大,使得多数患者不适宜、不愿甚至放弃全身放化疗、干细胞移植等疗法。

一项应用新型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单药,在中国患者中开展的,探讨其对经过一线治疗后的复发/难治MCL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单臂、多中心Ⅱ期研究(BGB-3111-206),在新近结束的2019年国际淋巴瘤大会(ICML)上进行了数据更新。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86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泽布替尼通过口服给药160 mgbid,总有效率(ORR)可达83.7%,有高达77.9%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CR)。同时在获得治疗反应的患者中,15个月中位持续缓解(DOR)为67.4%,15个月PFS率为72.1%,所有亚组ORR均一致。并且,3级以上严重的毒副作用非常少见,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image005.png

表 BGB-3111-206研究结果一览

通过该II期研究结果,Zanubrutinib在复发/难治MCL患者中疗效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皮肤出血、淤斑及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较好。

泽布替尼与NHL之“战“——淋巴细胞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篇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属于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NHL。本质上,CLL和SLL属于同一种疾病,区别仅在于肿瘤初始位置。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传统治疗以苯丁酸氮芥为主的治疗,但ORR较低。并且,由于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很多患者存在合并症,同时对化疗耐受性下降,加上这类患者病程较长,不同患者的预后存在较大异质性。

初代BTK抑制剂在复发/难治CLL/SLL中已显示出不错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较差,且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治疗毒性显著影响其疗效。在2019年国际淋巴瘤大会(ICML)上,我国学者汇报了新型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CLL/SLL,一项单臂II期关键性研究(BGB-3111-205)的数据,来自中国11个中心的75例可评估患者,中位随访15.1个月,IRC评估的ORR为84.6%,部分缓解率(PR)以上的CLL/SLL患者达62%。泽布替尼的中位起效时间为2.7个月,达到PR以上疗效的中位时间为5.5个月,12月预估的PFS率为87%。在TP53突变/17p缺失(86.4%)和IGHV未突变(82.4%)的患者中,泽布替尼均显示出了较高的缓解率。总体安全性可耐受,未出现房颤和出血等不良事件。

需注意的是,对于基因异质性较强的复发/难治CLL/SLL,更为高效和低毒药物有助于患者生存得到进一步改善,总体而言,泽布替尼治疗CLL/SLL的临床试验还在进行过程中,其结果试验的最终结果值得期待。

泽布替尼与NHL之“战“——泽布替尼之华氏巨细胞(WM)篇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血液中呈现大量单克隆巨球蛋白(IgM)为特征的B细胞淋巴瘤,约占巨球蛋白血症的25%。既往研究表明,BTK抑制剂在具有MYD88L265P突变的WM患者中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然而,不存在MYD88突变的WM患者(即MYD88野生型)中,初代BTK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则不够理想。

在2019年EHA年会上发表的一项纳入初治或复发/难治WM患者的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表明,在MYD88突变组和MYD88野生型组患者中,经泽布替尼治疗患者的ORR可达76.9%,主要缓解率(MRR)为53.8%,有15.4%的患者可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有1例患者IgM恢复正常(IgM意义上的CR)。首次主要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9个月(范围1.9个月~7.4个月),总体安全性良好。

另报道的一项全球多中心的II期研究,在未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的WM患者中,以剂量40 mg递增至160 mg bid或320 mg qd的形式口服予泽布替尼进行治疗,中位随访23.9个月,73例可评估患者中,ORR达到了92%,MRR为82%,VGPR率和(或)CR率为42%。除与既往应用BTK抑制剂治疗WM相关报道一致的MYD88L265P阳性患者达到了VGPR或CR,在该研究已知的MYD88野生型WM患者中,ORR也达到了88%。

image007.png

上述研究数据充分说明,新型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不仅有望能克服MYD88野生型WM导致的初代BTK抑制剂耐药,甚至还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为WM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小结

目前已有的这些数据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泽布替尼这一新型BTK抑制剂可谓展现出了“best in class”的巨大前景,使我们看到了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更多可能性。

2019年1月14日,泽布替尼更是获得了FDA仅少数极具有重要影响力药物才能通过的“突破性疗法”资格认定,这代表了国际药品监管机构对中国原创新药物的肯定。其更多临床数据的公布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泽布替尼的上市将为更多淋巴瘤患者带来获益。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