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杏林”一直都是医学界的代称,这一典故来源于三国时期,吴国名医董奉在给人治病时,不收诊费,只要求患者在病愈后在宅子周围种下几棵杏树,重病痊愈栽五棵,轻病痊愈则栽一棵。几年后,董奉家周围的杏树已经有几万棵浓郁茂密。此后,“杏林”就慢慢作为称赞医生不计报酬、医德高尚的用语。
可见,“公益”自古以来都是医生、医院的主题,“但是在某些医院,以救死扶伤为崇高职业追求的医学伦理已经变为强调商业交易的经济学伦理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原社长、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常务副主任袁钟教授在8月1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医学人文大会之医院公益发展论坛”上,就医院公益发展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什么是新时代办医院的方向?
袁钟教授回答道:“医院正道是沧桑!”他强调,医院要坚持公益初心,医学是救死扶伤的科学事业,中国应该有更多的“良医”,而不是“名医”。一个好医生会告诉患者,“我不一定会治好你的病,但是我会好好治你的病。”医疗结局是不确定的,但医生的良知是确定的,医务人员要多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人文关怀。
长久以来,医院的市场化思想浓厚,企业形象明显,运作行为强调商业交易,医院尊严严重受损。袁钟教授指出,公益性就是医院的尊严所在,医疗界的形象,只有通过做公益才能回归。其实医院及医生也做了大量的公益事情,但都局限在医生这个封闭的群体内,缺乏宣传。因此,袁教授呼吁各大医院发布《年度医院公益报告》,让政府和社会知道医院的好人好事,重塑医院的良好形象,重拾医生的职业精神。但是公益不是靠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袁钟教授指出,医院要争取社会上有影响力人士的支持,建设“患者由衷感谢”和社会真心鼓励的平台——慈善基金,架起医院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本届论坛特邀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公益慈善机构负责人等齐聚一堂,以“新时代 多融合 可持续”为主题,共同探讨医疗机构如何走出公益慈善发展创新之路。
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让老百姓“病有所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关于如何坚持公益性?与会各医疗机构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众服务、医疗救助慈善等生动实践,给出了各自的有益探索经验。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介绍了湘雅医院近年来在公益方面做出的努力。雷光华院长表示,早在1922年就设立了“社会服务部”,开创了医院公益事业先河。进入新时代,湘雅医院建立了合作办院、协作指导、远程指导、区域医联体、航空医疗联盟、专科联盟“六位一体”的医联体模式;建设了覆盖27个省区865家基层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网络,以及国内首家皮肤疾病互联网医院等等,一直坚守着湘雅情怀,发挥着公益担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李正赤以华西医院紧急医学救援为切入口,分享了医院社会服务实践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国内紧急医学救援取得显著成效,华西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华西医院多次出色完成了紧急医学救援任务,救治成功率最高,被誉为“中流砥柱”。李正赤书记提到,2018年5月,由华西医院牵头筹建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中国四川)通过认证,这是全球首支非军方第三类国际应急医疗队。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石向荣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优化就医流程、成立患者俱乐部、扶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工作等举措,分享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红色医魂”。石院长介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通过引进吸纳区内外的各种公益医疗救助资金,开展针对全区各族贫困患病儿童的医疗救治工作,先后筹集医疗救助款2000多万元,救助各族贫困患者和患儿1000多名。
提升公益慈善品质,打造“有温度的医院”
本次论坛上,大型公立医院、极具地方与民族特色医院、一带一路行业典型的民营医院、公益慈善领域领军者,纷纷围绕医学人文、公益慈善资源配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副主委、湘雅医院肖平教授表示,希望通过专家学者的交流,能探索出一条绿色医疗公益生态发展之路,为医改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中山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程瑜教授从社会整合模式视角出发,提出需要结合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模式、适当注入市场活力并最终落脚到互惠上面,才能很好地将医院公益性的公平性、效率性、适宜性以及服务质量践行下去;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季庆英教授表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有温度的医疗”为理念,估计医护让“爱”融入医疗,首创了病员学校、魔法书屋、安宁病房、游戏治疗等30个儿童公益空间,通过全方位的感官呵护、童趣化的治疗过程,消除了孩子们负向情绪;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党委副书记彭志坤副书记介绍,爱尔眼科集团发起的爱眼公益基金会构建了集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志愿服务、爱心人士于一体的眼健康公益生态圈,目前已覆盖我国30个省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益服务人次达1280万;
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武素英介绍了针对贫困对象的免院内会诊费、理发费、停车费、陪护床费、重症患者转运费、航空救援费、减免患者医保报销后的自费费用等“七免”精准医疗帮扶措施,体现了该院“尊重、关怀、慈爱、共情”的服务共识;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兼医疗救助公益事业部主任金春玉介绍了“919大病救助”公益项目,项目通过互联网连接更多的医疗资源,在信用救治、紧急响应、个案传播以及高效联动等多方面形成合作,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形成了“919大病救助联盟体”,实现信息互通、渠道共享的多方共赢;
轻松筹联合创始人于亮总裁表示,希望轻松筹和医师形成合力,通过个人大病求助、轻松公益、轻松互助、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等平台,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应对疾病的勇气和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应有力量。
(中国医学论坛报 徐嘉惠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