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朱梁军 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道肿瘤MDT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内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结直肠癌分会委员
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江苏分盟主席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大肠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结直肠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届胰腺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胰腺病学分会胰腺癌学组成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结直肠癌组专家
《Annals of Oncology》肿瘤学年鉴(中文版)杂志编委
朱梁军教授:晚期结直肠癌从化疗、靶向治疗时代,如今已经全面进入免疫治疗时代。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我们发现BRAF突变的患者,约占晚期结直肠癌的7%~10%,常规的靶向治疗对这类患者疗效并不明显,引起了大家的重点关注。随后,我们看到各类BRAF抑制剂在BRAF突变的患者身上取得了明显疗效。总体来说,随着精准诊疗不断发展,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取得了更好的疗效,生存时间也得到了显著延长。
朱梁军教授:随着精准检测的不断发展,大家对BRAF突变也越来越重视,这类患者预后极差,但目前国内全面实现精准检测尚需时间。在最早的SWOG S1406研究中,化疗联合BRAF抑制剂及EGFR抑制剂的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有效率达20%左右,PFS达4.2个月,二线以后的治疗达9.1个月左右。近两年的研究中,BRAF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及EGFR抑制剂,取得了针对三靶点联合用药的成功结果,有效率进一步提高。随后对比两靶点和三靶点的疗效,BRAF V600E突变抑制剂联合EGFR抑制剂,两靶点的治疗有效率在20%左右,总生存期(OS)达9个月,中位PFS达4.1个月左右,所以目前BEACON研究的两靶点联合方案有望成为晚期结直肠癌BRAF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标准,在全球推广。目前我院也在参与国内一些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从早期的Ⅰ期临床研究来看,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朱梁军教授:随着精准检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发展,晚期结直肠癌的诊疗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传统的放疗、化疗及外科手术这些基本的治疗方法我们也不能放弃。对于晚期结直肠癌,只有5%左右的患者存在MSI-H,这部分患者应用免疫治疗疗效比较明显,其余95%左右MSS型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医务工作者仍在探索各种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免疫联合放疗,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免疫等,希望进一步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现状。同时晚期结直肠癌的诊治也非常强调MDT,只有在MDT模式下,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个专科,如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等专家的集体智慧,对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状态、不同疾病特征的肿瘤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达到最佳疗效。总而言之,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临床医生需要同时关注患者的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放疗科已经开展精准放疗方面的研究,手术科室也在探索如何改变晚期结直肠癌手术的切除范围及手术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获益。每个学科的进步都可能改变临床治疗格局,因此,MDT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至关重要。未来的治疗模式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比如在药物治疗方面,对于不能手术的这部分患者,一线、二线、三线治疗的用药选择,都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合理用药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