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医药防治慢病的全球突破:从参松养心胶囊的国际循证到传统医学的现代化之路

2025-07-16作者:医学论坛报李慧资讯
原创

中医药防治慢病的全球突破:从参松养心胶囊的国际循证到传统医学的现代化之路

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全球患者人数已突破6000万,中国患者高达2000万。这一疾病不仅显著增加脑卒中与心力衰竭风险,其导管消融术后高达30%-50%的复发率更成为困扰国际心血管领域的重大难题。在这一背景下,2024年8月《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IF=38.1)发表的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临床研究(SS-AFRF研究)犹如一道曙光,这项由中国学者黄鹤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明: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风险40%,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该研究不仅入选2024年度全球“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更成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首度跻身该权威榜单的里程碑式成果。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的独特价值及其现代化国际化路径,对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


一、SS-AFRF研究: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国际级循证突破

1.1 破解房颤术后复发的国际临床难题

SS-AFRF研究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的子课题,自2019年启动,覆盖中国大陆24个省/直辖市的66家医院,纳入92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研究采用严格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治疗组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日),持续一年。结果显示:

  • 复发风险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复发风险下降40.4%(HR=0.596),术后无事件生存率显著提高

  • 生活质量双重改善:躯体与精神评分(QOL)同步提升

  • 复发时间延迟:首次复发房颤时间明显延长

  • 安全性可靠:治疗组未观察到额外不良反应

德国汉堡大学欧阳非凡教授对此高度评价:“该研究解决了导管消融术后高复发率的世界性难题,为全球房颤患者提供了中国方案”。

1.2 中医络病理论的现代科学验证

参松养心胶囊的疗效源于中医络病理论的创新应用。其组方融合12味中药,通过“整合调节,快慢兼治”的多靶点作用机制发挥作用:

  • 改善心脏传导功能:调节钠、钾、钙离子通道

  • 抑制心肌重构:降低炎症因子表达

  •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恢复交感-迷走神经平衡

  • 改善微循环:促进心肌血流灌注

表:SS-AFRF研究主要终点结果对比

评价指标参松养心组安慰剂组改善幅度
1年复发风险25.02%30.03%↓40.4% (HR=0.596)
术后3个月房颤负荷显著降低未降低P<0.05
生活质量评分(QOL)双重提升无改善躯体/精神评分均改善
首次复发时间明显延长较短差异显著

二、参松养心胶囊的整合调节: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的独特优势

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相比,参松养心胶囊展现出“快慢兼治”的独特优势:

  • 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提高心室率同时减少室性早搏,填补窦性心动过缓治疗药物空白

  • 改善心功能:治疗心衰伴室早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升

  • 症状控制:对心悸、乏力、失眠等主观症状改善率优于美西律

这一优势在基层医疗中尤为重要。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保健医院罗泽欧主任指出:“参松养心胶囊为无法耐受AADs副作用或合并窦房结病变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选择”。


三、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的核心价值:整体观与个体化融合

3.1 心血管事件链的系统干预

现代医学提出“心血管事件链”(三高→易损斑块→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概念,而中医脉络学说与其高度契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芪苈强心胶囊(QUEST研究证实其降低心衰主要终点事件风险22%)形成对事件链关键环节的梯次干预体系,突破单病种防治局限。

3.2 代谢性疾病的整体调理

在糖尿病、肥胖等慢病管理中,中医药“整体调节”优势更为凸显:

  • 糖尿病管理:王宏才教授“三调通脉法”(调气、调阴、调神)融合八位中医大师思想,通过修复“气滞-血瘀-络阻”病机逆转并发症

  • 炎症调控:胡仁明教授提出“四病同治”策略,从代谢性炎症共性机制入手,同步干预糖尿病、肥胖、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

  • 证候逆转案例:武汉德佑中医院通过“董氏祛浊温阳方+时辰养生”方案,成功使糖尿病患者停用西药并维持血糖正常2年以上

表:中医药慢病管理的多维优势

干预模式代表方案作用特点循证证据
整合调律参松养心胶囊快慢兼治,改善微循环SS-AFRF研究(N=920)
代谢炎症干预四病同治策略同步调控糖脂代谢与炎症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研究
时辰养生巳时健脾/酉时艾灸顺应经脉流注增效50%糖尿病逆转病例追踪
健康管理整合八段锦+药膳茶饮提升迷走张力,调节菌群糖化血红蛋白降幅>1.5%

四、中医药国际化与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4.1 循证医学:接轨国际的通行证

参松养心胶囊的国际化历程证明:循证医学研究是中医药获得全球认可的核心路径:

  • 研究方法国际化:SS-AFRF研究严格遵循CONSORT标准,采用多中心RCT设计

  • 成果发布高端化:成果发表于心血管领域影响因子第一的期刊《欧洲心脏杂志》

  • 临床证据链条化:累计开展6项国家973课题研究,覆盖早搏、房颤、心动过缓等适应证

4.2 作用机制:现代科技解读传统智慧

借助现代技术阐释中医药科学内涵:

  • 芪苈强心胶囊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证实其11种活性成分中,陈皮、桂枝、丹参、红花通过上调PPARγ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

  • AI赋能药物发现:WHO与ITU联合报告展示韩国利用AI分析传统复方治疗血障的机制

4.3 标准建设与资源保护并重

  • 国际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发布119项中医药标准

  • 传统知识保护:印度“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TKDL)模式防止生物剽窃,获WHO推广

4.4 中西医结合的协同模式

  • 阶梯治疗策略:如糖尿病管理中的“西药控制急性期→中药固本→健康管理维持”

  • 器械联合创新参松养心胶囊与起搏器、消融术联合应用,形成“器械-药物-调理”整合方案

4.5 全球化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卫健委明确路径:

  • 海外中心建设: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30个海外中医药中心

  • 纳入医疗援助:所有中国援外医疗队配备中医师

  • 国际平台搭建:与WHO共建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


五、挑战与未来:从文化认同到科学创新

尽管中医药已覆盖196个国家,针灸获113个WHO成员国认可,全球市场预计2025年达4.8万亿元,但挑战依然存在:

  • 文化差异:需推动“阴阳五行”理论与现代系统生物学对话

  • 证据转化:将“病机逆转”个案(如糖尿病停药维持)转化为普适性方案

  • 数据主权:保护土著社区传统知识免遭AI时代不当利用(WHO强调“FPIC原则”)

未来突破点在于:

  • AI驱动个性化诊疗:如WHO报告所述机器学习分析舌诊、脉诊多维数据

  • 肠道微生态研究:清华海峡研究院证实膳食纤维调节菌群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 国际多中心研究:推动参松养心胶囊在欧美人群的适应性试验


结语

参松养心胶囊的SS-AFRF研究犹如一扇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在慢病防治领域的独特价值——它既以整体调节破解了“射频消融术后高复发”的国际临床难题,又以循证医学架起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对话的桥梁。当46岁的糖尿病患者停用西药两年后血糖依然稳定,当房颤患者因40%的复发风险下降重获生活信心,中医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哲学理念已在现代医学的土壤中绽放新芽。

中医药的现代化绝非丢弃传统,而是以科技之光诠释经典;国际化亦非削足适履,而是让人类共享东方智慧的馈赠。随着AI、微生物组学等前沿技术与络病理论深度融合,随着WHO传统医学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医药将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征程中,为全球慢病防控书写更加恢弘的“中国处方”。

稿件来源:杨莹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