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1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已于云端顺利召开,乳腺癌领域依旧精彩纷呈,诸多学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备受瞩目的OlympiA研究公布了最新数据,为乳腺癌辅助治疗增添了新的治疗选择。
本报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云端会谈,深入解读OlympiA研究结果,展望乳腺癌精准治疗广阔前景。
王永胜教授介绍访谈主题
王永胜教授:在今年3月举办的圣加仑国际乳腺癌会议中,约半数专家投票支持了“OlympiA研究若能获得3年iDFS提升5%的结果,该治疗方案可被推荐用于临床辅助治疗”这一观点,可以说OlympiA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OlympiA研究针对的是具有BRCA基因突变的这一部分相对特殊的乳腺癌患者,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正是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药物,其疗效既往已经在其他瘤种中得到了证实,并且在晚期乳腺癌中也取得了显著获益。基于此,奥拉帕利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是否可以延续优异的结果,是业界内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OlympiA研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即在gBRCA突变高危乳腺癌患者中应用奥拉帕利辅助治疗,相较安慰剂组可以显著提高iDFS,这样的结果或许会给目前的临床诊疗模式带来一些改变。今天很荣幸邀请到王晓稼教授和袁芃教授一起来共同探讨OlympiA研究数据的临床意义。
OlympiA研究中应用奥拉帕利组较安慰剂组显著提高iDFS ,这个结果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王晓稼教授:OlympiA研究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NEJM)杂志,可以观察到生存曲线图“非常漂亮”,两条曲线分开得“很早”,结果可谓振奋人心。
OlympiA研究针对的是一个临床诊疗中的痛点——既往在乳腺癌的强化治疗方面,研究者们已经做了很多探索,在HER2阴性乳腺癌等类型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具有gBR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方案既往多归类于HER2-类型中(以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为主的强化治疗),没有单独针对gBRCA突变这一人群进行过研究。针对这部分高复发风险的患者,OlympiA研究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为既往“不符合”强化治疗标准的gBRCA突变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既往已有CREATE-X研究在辅助治疗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该研究纳入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仅约30%,而OlympiA研究覆盖的TNBC患者接近80%,对于这部分TNBC患者,OlympiA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辅助治疗领域的空白,可谓意义深远。
王晓稼教授:OlympiA研究对临床实践非常有帮助,尤其是gBRCA突变的这部分人群而言,既往没有进行过针对性研究。gBRCA突变患者既往多归类于其他类型(如HER2-、luminal型等)乳腺癌治疗模式,但其实OlympiA研究和目前已有的CREATE-X研究或卡培他滨后续强化治疗研究,在患者入组标准方面是不一样的。对于具有gBRCA突变、没有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这部分高危患者,强化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而OlympiA研究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证实了奥拉帕利辅助治疗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强化治疗策略。
王晓稼教授:药物安全性和患者治疗依从性息息相关,此次公布的OlympiA研究安全性数据和既往奥拉帕利相关研究一致,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1/2级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前3个月。因此,我们在临床用药时可以综合考量患者状态,及时对症治疗,来完成1年辅助治疗的疗程。
王永胜教授:非常感谢王晓稼教授和袁芃教授对OlympiA研究的总体回顾和客观分析。通过OlympiA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生存曲线在很早就分开,且分开趋势逐渐加大,意味着对于伴有gBRCA突变的HR+/HER2-乳腺癌患者而言,使用奥拉帕利强化辅助治疗,可以尽早从中获益。
OlympiA研究的患者纳入情况看似复杂,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三阴型或Luminal型是否接受过新辅助治疗。其中,对于接受过新辅助治疗的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采用了CPS-EG乳腺癌新辅助后预后评分(其升级版为Neo-Bioscore评分系统)进行分层,这种CPS-EG评分结合了新辅助治疗前的临床分期、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分期、激素受体状况和组织学分级,可以更精准地评估预后、筛选出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高危患者。
在安全性方面,OlympiA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为1/2级不良反应,意味着不良反应相对易于管理。未来可以尝试探索奥拉帕利“剂量爬坡”研究,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更适宜的用药方案,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完善随访管理流程,造福更多患者!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癌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国家卫健委乳腺癌诊疗规范专家组成员
GBCC国际指导专家委员会成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分会主委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院长助理、乳腺内科主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首席专家
浙江省肿瘤智能诊断和分子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医学伦理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乳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疼痛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委、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精准医学分会会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