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我与萌蒂30周年】钱立庭教授访谈:止痛与抗癌,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

2023-07-20作者:小卷儿资讯


8951d133a18f70da8960c66029ce5d1.jpg

疼痛作为癌症常见的一种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现代医疗模式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以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节约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精神,加强医院疼痛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携手萌蒂中国特别推出“疼痛管理高质量发展思与变——我与萌蒂30周年”系列专家访谈,得到多位专家的支持。本期,我们特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钱立庭教授接受专访,聚焦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在癌痛管理中的角色与地位,畅谈癌痛规范化管理的内涵与未来。本报特整理精粹,以飨读者。


钱立庭.png

钱立庭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大博士后指导站教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安徽省肿瘤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首批“杰出技术骨干”

安徽省第二届“江淮名医”,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射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安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从病因入手,以放疗为基础的癌痛管理不容忽视

当前国内外癌症治疗指南不断迭代更新,癌痛管理也愈发受到重视,但较少涉及以放疗为基础的癌痛管理,包括放疗在癌痛管理中的角色与地位、放疗可能引发的疼痛处理等。

癌痛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所谓病因治疗,是指针对引起癌痛的癌症和(或)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抗癌治疗,以减轻或解除癌痛。放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负荷、减轻肿瘤压迫,从而缓解部分类型的癌痛,例如骨转移疼痛、肺癌继发性胸痛以及盆腔肿瘤导致的盆腔痛等。与其他治疗模式相比,放疗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从病因层面对癌痛进行有效控制,在癌痛全程管理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

及时联合镇痛药物,用好放疗这把“双刃剑”

临床上常采用各种体位固定装置限制患者的体位移动,以确保放疗过程中体位的高度可重复性,这对于部分疼痛较为剧烈的癌症患者而言非常痛苦。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与治疗效果,放疗期间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尤为重要。尽管放疗可以缓解部分类型的癌痛,但其镇痛效果通常在放射剂量累积、肿瘤体积缩小后才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在放疗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尤其是中重度癌痛患者,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合理、有效的镇痛方案,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

钱立庭教授谈到,放疗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放疗可以有效控制癌痛;另一方面,放疗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会带来各种急慢性疼痛。例如,鼻咽癌放疗中后期可能出现放射性口腔炎和咽喉炎;盆腔肿瘤放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放射性直肠炎;胸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等)放疗时可能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皮肤经放疗后可能出现放射性皮炎等。这些不良反应引起的疼痛会降低癌痛患者的依从性,影响放疗的顺利实施甚至导致放疗的中断。在此背景下,规范、合理地应用镇痛药物至关重要。

阿片类药物是癌痛治疗基石,建议全面看待药物应用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指出,医务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类型和个体化差异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性质、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在癌痛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慢性癌痛,采用以缓释阿片类药物(例如: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作为基础用药、速释阿片类药物(例如盐酸羟考酮胶囊)进行爆发痛的解救治疗,全面提升疼痛的管理水平。

在阿片类药物使用期间,癌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等,极少数患者还会产生药物依赖性。钱立庭教授指出,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可耐受的。我们不应将目光局限于不良反应本身,更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不良反应而避免阿片类药物应用。加强癌痛患者的监测与评估,关注不良反应的可控性与患者的耐受性,及时采取个体化的对症治疗措施,以有效防治不良反应、确保镇痛药物的可持续应用。

我国癌痛规范化管理任重道远,是挑战,也是机遇

1982年,WHO提出“到2000年让全世界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然而口号的落地却异常艰难。过去,出于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性的担忧,卫生行政部门对镇痛药物实施了严格的管控,镇痛药物可及性较低,再加上国内对于癌痛的关注不足,我国癌痛管理水平亟需提升。近年来,随着癌痛规范化诊疗的推广与普及,我国癌痛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级医院、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基本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癌痛规范化管理制度与体系,具备了多元化的癌痛治疗手段和高质量的癌痛诊治水平,为数以万计的癌症患者带来“无痛”福音。

钱立庭教授特别指出,中国癌痛规范化诊疗的推广与普及离不开萌蒂中国等医药企业的大力支持。萌蒂中国成立至今已有30年历史,陪伴着中国癌痛管理一路成长。30年来,萌蒂中国始终致力于积极普及癌痛知识,深入研发镇痛药物,显著提升国人对癌痛治疗的关注度,加速推动国内癌痛规范化诊疗能力的提升。

尽管我国癌痛管理已今非昔比,但进展与挑战并存。为了推动癌痛规范化管理的未来发展,钱立庭教授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首先,在政府层面,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部门需要及时更新癌痛管理理念,加强理解癌痛控制意义,切实制定合理的政策与制度,助力临床工作者更加便利、高效地实施癌痛管理;其次,在科室层面,科主任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医生、护士和药师等医疗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癌痛管理,深入开展癌痛评估与分级工作,积极促进癌痛诊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最后,在基层医疗方面,虽然县级基层医院已普遍建立了肿瘤专科,但需要意识到其在癌痛诊疗的理念与手段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亟待相关政策和培训下沉至基层。

作为安徽省肿瘤质控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钱立庭教授提到,中心多年来大力推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并在全省范围内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中心将继续致力于癌痛规范化诊疗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与推广,以期为基层癌痛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路虽远,行则将至,癌痛综合管理未来可期

《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疼痛综合管理迎来了新的里程碑。该方案指出,自2022年至202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疼痛综合管理的理念与做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的申请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包括拥有专业的技术力量和良好的工作基础,以确保能够提供高水平的疼痛管理服务。2023年5月,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名单陆续公布,中国疼痛综合管理正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展现了各大医院对于疼痛综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然而,疼痛综合管理工作依旧任重道远。以癌痛为例,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各省市卫生健康委的引领下,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通力合作,积极推广癌痛综合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医院癌痛管理制度,规范开展癌痛诊疗工作,以期全面提升癌痛诊疗水平。钱立庭教授强调,癌痛治疗和抗癌治疗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抗癌治疗的同时,进行规范、高效的癌痛管理可以进一步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延长其总生存期,从而为实现《“健康中国2023”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奠定扎实基础。我们坚信,癌痛综合管理之路虽然漫长,但若行而不辍,必将未来可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