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术前诊疗方案商议到术后随访
MDT团队全程守护患者生活

2025-09-08作者:曹正歌资讯

7.31 厦门金句海报.jpg

近期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的肺癌多学科诊疗(MDT)交流会上,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以一例复杂肺癌病例展开分析并深度研讨,系统梳理了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流程管理要点。本文提炼六位教授核心观点,呈现肺癌规范化诊疗的最新实践路径。

一、病例特征与影像评估:精准诊断的基石

冯志鹏教授(影像科主任医师)指出,该例70岁男性患者的影像诊断需突破三大难点:

  1. 鉴别诊断:左上肺舌段占位需与矽肺结节、结核球、真菌感染等良性病变鉴别,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边缘毛刺征、空泡征及胸膜牵拉征,提示恶性可能;

  2. 分期评估:术前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代谢增高,但因患者尘肺病史导致淋巴结钙化,需结合EBUS-TBNA活检明确N分期;

  3. 治疗反应预测:影像组学分析显示肿瘤异质性较高,提示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

二、病理诊断与分子分型:个性化治疗的前提

刘争进教授(病理科副主任)强调鳞癌诊断需严格遵循双复核制度:

  1. 形态学标准:肿瘤细胞呈巢状排列,胞浆丰富、角化珠形成,结合CK5/6、P40阳性表达可确诊;

  2. 鉴别诊断:需与黏液表皮样癌(MAML2基因重排)及透明细胞肿瘤(HMB45阴性)鉴别;

  3. 分子检测:肺鳞癌EGFR突变率约5%-10%,ALK融合罕见,但PD-L1表达率可达30%-40%,本例TPS评分80%,提示辅助免疫治疗获益可能。

三、手术技术与淋巴结清扫:外科实践的精细化

胸外科的柯孙葵、林雄教授分享复杂病例处理经验:

  1. 血管处理策略:采用"前六路阻断"技术,优先控制左上肺动脉干,分步处理支气管及静脉,减少术中出血;

  2. 淋巴结清扫规范:系统性清扫2R、4R、7组淋巴结,针对钙化淋巴结采用超声吸引力(CUSA)精准剥离,术后病理确认N0分期;

  3. 围术期管理:术中出血量达800ml,通过快速输血及纤维蛋白原补充维持循环稳定。

四、术后辅助治疗决策:从循证到精准

肖丽教授(肿瘤科行政主任)提出治疗选择框架:

  1. 辅助免疫治疗:基于IMpower010研究,PD-L1 TPS≥1%的Ⅱ期患者,阿替利珠单抗可降低复发风险;

  2. 靶向治疗探索:亚太地区非吸烟鳞癌患者EGFR突变率可达15%,建议行二代测序(NGS)检测罕见突变;

  3. 新辅助治疗争议:患者拒绝术前治疗,若接受可考虑化疗联合免疫(如CheckMate-816模式),pCR率可达24%。

五、放疗地位与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的关键

郦守国教授(放疗科主任)明确放疗指征:

  1. 术后高危因素:若切缘阳性或纵隔淋巴结融合转移,需行术后放疗;

  2. 寡转移处理:对于不可切除病灶,SBRT可实现局部控制率超90%;

  3. MDT核心价值:本例通过胸外科主导,联合影像科定位、病理科确认、肿瘤科制定方案,最终实现5年生存率预期提升20%。

六、临床研究与实践反思:推动诊疗进步

病例总结启示:

  1. 术前沟通重要性:患者拒绝活检导致N分期不确定性,需强化医患共同决策;

  2. 尘肺合并肺癌难点:硅肺背景导致影像学误判,需建立多模态评估体系;

  3. 技术迭代方向: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复杂淋巴结处理中的潜在优势待验证。

结语
本次交流会凸显肺癌诊疗的三大趋势:影像组学与分子检测深度融合、微创外科技术向功能保护进阶、多学科协作从形式化走向实质化。正如柯孙奎教授总结:“每个复杂病例都是推动诊疗规范化的契机,唯有坚持证据基础与个体化结合,方能实现患者生存与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