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制定诊疗规范建立三级网络——协和模式解决中国女性“盆底危机”

2019-08-02作者:静静资讯
妇科系统疾病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通过十余年不懈努力,提出了中国女性盆底康复理论依据并实现临床转化,通过筛查和早期治疗,从源头预防盆底疾病发生,为人口老龄化和二胎政策提供医疗保障。该成果荣获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度医疗科研成果奖转化创新三等奖。

(通讯员 郭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盆底支持组织缺陷和损伤性疾病,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痛和性功能障碍等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疾病。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盆底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资料显示,绝经后PFD发病率约为50%,就诊滞后约为10年,已成为严重制约女性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

盆底肌肉群的松弛功能异常是盆底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所以针对肌肉松弛的康复治疗是有效防治方法。我国在该领域研究起步晚,临床诊治手段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掌握PFD规范的流行病学资料、寻找预防途径,探索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治疗康复方法,从源头上降低发病率,是提高我国盆底疾病防治水平、提升妇女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我院妇产科郎景和院士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女性盆底学组组长朱兰教授的带领下,协和在中国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防治工作。

课题组前期完成了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及下尿路症状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和北京地区成年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阐明了妊娠和分娩是盆底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

通过基础研究,系统揭示了组织形态、神经病理与盆底疾病发病机制间的关联性,发现了盆底疾病提肛肌发生的肌肉退性改变和神经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为以盆底肌肉群为主的盆底康复治疗盆底疾病奠定了基础。

在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协和牵头国家PFD防治项目,全国推广开展盆底康复。2008年,课题组牵头在全国开展“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疑难杂症防治指导中心,协和引进欧洲盆底疾病筛查和康复模式,结合国情建立了我国的盆底疾病筛查和治疗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制定了中国盆底康复的临床诊治规范。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国内唯一的盆底疾病疑难诊治和质控中心,在全国建立诊治中心42个、防治中心179个、筛查中心296个。2017年,开展盆底项目的单位达2160家,基本覆盖全国。

截至2017年6月,筛查人数为600万余人次,治疗人数为300万余人次,项目成果显著。主动筛查、治疗人数逐年增多,项目覆盖人群呈明显递增趋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疗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从而在国家层面减少卫生经费支出。

在团队十余年不懈努力下,协和经验推广为中国防治模式,“中国女性盆底康复模式建立和应用推广”获得2017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盆底重建术慢性疼痛临床应用解剖学及预防探索研究”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盆底疾病整体防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微信图片_20190802114053.png

中国盆底疾病诊治三级模式(图/普通妇科中心提供)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