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随着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不断升高,规范长程治疗理念亟待受到临床更多关注,以解决临床糖尿病管理中出现的血糖达标率低、血糖达标出院后一年内再入院率高等问题。为了切实帮助临床医生及患者更好了解糖尿病长程治疗理念,有效制定治疗策略,我们诚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贵军教授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专访,就相关问题为大家指点迷津。
秦贵军 教授
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 医学博士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医学部主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 性腺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荣获“中原千人计划——基础领军人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发表SCI论文70余篇
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
《论坛报》:近几年临床治疗T2DM手段日益丰富,但仍旧存在血糖达标率低、患者血糖达标出院后一年内再入院率高的困境,您认为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秦贵军教授:我认为之所以会陷入目前这样的困境,其原因有几点。首先就是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仍未可知,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多数患者的发病特征存在高度异质性,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导致临床疗效欠佳。其次,患者依从性差,尽管医生在住院期间为患者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出院后无法坚持原方案治疗,最终导致血糖达标率低。此外,生活方式干预不足也是疗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有些患者重视药物治疗,却忽略了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的作用,加之医生或护士在诊疗过程中难以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患教,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最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论坛报》:为了提高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减少患者再入院的次数,我们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之后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从治疗方式和非治疗方式的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做哪些努力?
秦贵军教授: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就如我刚才所讲,要开展充分的患教。患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占据首位。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第二要合理用药。在治疗药物选择时应根据指南和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临床中有些药物副作用较大,或不适合某些患者,易引起不良反应,或导致后期患者自行停药,因此合理用药十分重要。第三是建立随访制度。临床医生应与患者建立沟通途径,以便患者可以随时沟通反馈问题。但考虑我国糖尿病患者体量较大,这一形式目前推广存在一定挑战。所以我们如果可以做到前两点,同样可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益处。除此以外,我们更期待针对糖尿病病因治疗的药物问世,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糖尿病患者的根本问题。
在非治疗方面:我们科室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开设了免费的糖尿病教育专题门诊,并且对患者进行跟踪、分层管理,保证医患沟通及时有效。我们也建立了登记制度,追踪患者治疗情况并定期随访,及时对患者治疗方案作出调整,为患者生活方式作出指导。
在治疗方面:一方面,在开具处方时会对患者预后提前判断,并为之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尽可能选择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依从性。但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尽管患者数量较多,院外血糖管理极具挑战,但我们全科医师都在尽全力保证患者的临床获益。
《论坛报》:在为T2DM患者制定血糖长程管理策略方面,您认为预混胰岛素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您有哪些应用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在院外阶段血糖管理治疗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哪些原则?患者在院外管理过程中您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医患共同关注?
秦贵军教授:在临床治疗中,预混胰岛素可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患者注射次数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依从性较高。因此预混胰岛素是国内治疗中很重要,也是很常见的一种胰岛素。但也应注意到,预混胰岛素并非完全理想,由于其配比比例固定,难以适应所有患者的治疗需求。起始胰岛素治疗制定方案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及使用技巧,如应以小剂量起始治疗,之后逐步调整,在这之中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我们期待基层医生能够掌握这些方法,以便预混胰岛素可更好地在基层推广应用,让更多患者获益。
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我认为在使用预混胰岛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就是要选择适宜人群,预混胰岛素种类较多,只有选择合适的人群才能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其次,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正如我刚刚所说,由于其比例固定,会出现剂量调节不够精确,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稳等情况出现,那么就要提前告知患者。再次是做好患教,出院时应告知患者及时复查血糖,如此才可最大程度发挥胰岛素临床疗效,并可避免出现低血糖。最后就要做到因人制宜选择治疗方案,基层医生应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如此才能保证患者疗效。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全面评估患者血糖变化。由于患者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临床医生不可仅根据患者一次血糖数值调整治疗方案,也应告知患者避免其自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临床医生也要合理利用各项血糖检测结果。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无法反应血糖的波动情况,那么就要告知患者在用药及饮食稳定后,在一周中选择一天系统监测全天血糖变化,避免因特殊原因导致血糖的异常改变,影响医生调整后续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医生也要谨慎观察患者血糖波动,合理调整用药。最后还是患者教育的问题,这一点应引起临床医生与患者共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血糖的达标率。
《论坛报》:为更好地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目前科室中有哪些您觉得较为新颖,或患者喜欢喜闻乐见的方式?同时作为科室管理者,在培养青年的医生这方面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与分享。
秦贵军教授:目前科室开展的活动之一是为患者成立了俱乐部,同时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了微信群,每周有固定的医生为患者答疑或进行疾病科普教育。
在青年医生的培养上,一方面,科室中会集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鼓励年轻医生积极参加患教,既可以培养他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在备课过程中掌握更多更新的临床知识。同时上级医生也可通过年轻医生的讲课了解他们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提供帮助。
《论坛报》:长程管理理念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领域提及较多的关键词之一,您认为有哪些形式的活动可以帮助提升临床糖尿病长程管理水平?
秦贵军教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培训方式也多种多样,书本与网络并行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另外我们也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病例书写竞赛或病例汇报讨论等,以此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我们也会制作一些集科普与科学并存的宣传视频在媒体上播放,并且也会发放一些患者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既便于患者科学管理,又可避免患者因看到一些伪科学资料而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