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2-02-19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新型冠状病毒病

2月1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近一周,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增确诊病例继续快速增长,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当前,本土聚集性疫情仍有发生,随着节后返程和复工复产,疫情扩散风险持续存在。要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精准做好疫情防控。


奥密克戎成我国优势毒株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毒株,其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我国发生境外输入疫情和本土疫情的风险大幅提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通过对现有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奥密克戎感染的病例间代间距平均为3天,比德尔塔变异株的4天左右进一步缩短,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大概是德尔塔变异株的2倍,传播能力更强。奥密克戎感染的症状不典型,传播过程更为隐蔽。病例分型主要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症状也相对较轻,患者影像学改变不典型。


序贯加强免疫已获批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近日,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此前,凡全程接种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灭活疫苗或天津康希诺公司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满6个月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可进行一剂次同源加强免疫,也就是用原疫苗进行加强。


序贯加强免疫策略实施后,完成全程接种上述三种灭活疫苗的目标人群,还可以选择智飞龙科马的重组蛋白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序贯加强免疫。对于目标人群来说,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选择一种即可。此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批准了深圳康泰公司和医科院生物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同源加强免疫接种。无论是同源加强还是序贯加强,均需在完成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中实施。



研究数据表明,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都能够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希望满足接种条件的人群能够主动接种、及早接种,为健康加码、为防疫加油。


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序贯免疫是采用不同技术路线疫苗或不同的抗原型别疫苗,按照一定的间隔和接种剂次,期望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而采取的一种接种策略。序贯免疫是不断完善免疫策略的过程,也是基于科学证据的一项决策。


序贯接种注意事项


序贯免疫的对象

第一个是18岁以上的人群。

第二个是要完成2剂次的灭活疫苗接种,而且这2剂次接种的是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第三个是要全程完成2剂次的接种,而且接种间隔不能短于6个月

第四个是没有进行过加强免疫,也就是第3针没有打,这样几个条件,要严格把握。

此外,跟过去接种新冠疫苗的注意事项一样,包括接种之前要了解当地接种的相关规定,因为现在还是疫情流行期,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去接种疫苗的时候,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包括在接种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实向接种医生反映,由接种医生判断是不是有禁忌证,或者一些缓种的情况。

最后,接种疫苗后要留观30分钟,发生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不良反应时,如持续时间较长,症状比较严重的,一是要向接种单位报告,二是要及时就医。



本文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