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63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约有1.164亿糖尿病患者,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由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疾病负担日益沉重,进一步提升其预防与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近年来,作为糖尿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首位病因。如何更好地对其进行防治,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高彦彬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该领域相关研究并牵头完成了“糖尿病肾病的微血管发病机制及通络干预研究”,有助于为突破这一临床瓶颈提供极具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以该系列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成果之一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了2019年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报特邀高彦彬教授围绕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现状、“糖尿病肾病的微血管发病机制及通络干预研究”成果及重大意义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本文整理访谈精要内容如下,以飨读者。
糖尿病肾病防治面临瓶颈
微血管病变是关键病理机制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约有40%~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合并糖尿病肾病,这也成为目前我国肾衰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肾衰患者中超过1/3的患者需要透析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同时医疗费用剧增,为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是当前糖尿病领域和肾病领域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的核心机制是微血管病变。然而,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微血管病变的研究没有重大突破,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十分棘手。
尽管通过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以及低蛋白饮食以及ACEI/ARB降压药物等干预措施对微血管病变防治具有一定效果,但是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不能完全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最终几乎难以避免地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的终末期肾衰,需要接受透析治疗,对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发展亟需学术创新,即针对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创新治疗策略,进而研发新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通络治疗糖尿病肾病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临床意义重大
络病学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回顾络病的发展历程,《黄帝内经》奠定其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构建其临床证治基础,清代中医学家叶天士提出将络病作为慢性病的病机,进一步发展络病学说,上述为络病学说发展的三大里程碑。但是由于络脉比较细小,肉眼看不到,受到古代研究方法的限制,本来是很好的研究方向,后来络病学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几乎中断。
上世纪80年代,吴以岭院士投身络病学研究,系统整理了络病理论相关内容,并在此后潜心探索络病学四十载,构建络病证治体系。同时带领研究团队基于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构建了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主要针对三大疾病,即心血管、脑血管和糖尿病肾病,指出络病是三大疾病的共性机制,假说通络是改善络病的重要方法,进而研制了系列通络药物,并探索其治疗心、脑、(糖)肾等微血管病变相关重大疾病的系列机制与治疗效果。
我所在的研究团队承担“糖尿病肾病的微血管发病机制及通络干预研究”的分课题,对于传承发展络病学说以及解决目前糖尿病肾病防治的临床难题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能参与本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我感到十分荣幸。
高彦彬教授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通络可以保护微血管,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能通过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因子等多种途径保护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改善肾小球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包括抑制内皮素、转化生长因子、外泌体分泌等)和肾脏微循环,抑制糖尿病肾病早期高滤过、改善糖尿病肾病晚期低滤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轻细胞外基质积聚、减轻足细胞损伤,达到改善肾脏病理、保护肾功能、减轻蛋白尿的作用。
总之,通络干预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方式保护微血管,有助于治疗糖尿病肾病。事实上,通络干预对于微血管病变的干预不仅可以用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中,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的防治中均可能发挥独特作用。因此,通络干预有望通过保护微血管的作用机制,为多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带来新的防治策略。
中医历来强调“大医治未病”。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通过通络药物治疗,以及血糖、血脂的控制,有望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进而减少肾衰的发生率,减少透析的病例,对糖尿病肾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机制研究成果
循证研究有望进一步证实通络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
目前,研究团队完成的“糖尿病肾病的微血管发病机制及通络干预研究”为通络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基础研究证据。在未来团队计划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通络干预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防治效果,进一步为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性重大疾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在糖尿病肾病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充分利用我国的中西医结合特色,发挥中医通络治疗的独特优势,可以为我国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增添有力武器。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通心络胶囊,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保护微血管,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治疗选择。
近年来,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信未来在更多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一定会形成其独特的优势,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