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水合氯醛于 1832 年被发现,1872 年,Pierre 医生对其应用于人体静脉麻醉进行了首次报道,之后由于麻醉死亡率较高且患者苏醒慢而备受质疑,后来主要用于动物麻醉。
进入 20 世纪,随着巴比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水合氯醛基本退出了手术麻醉的舞台(动物实验除外)。
1996 年至 2009 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报告了水合氯醛一些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并将其列为高危药品。
2012 年后,很多厂家停止了水合氯醛口服溶液和口服胶囊生产 [1]。
2014 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 2A 类致癌物。
负面信息不断的水合氯醛,临床应用虽呈下降趋势 [2],但并未销声匿迹,依旧在临床占据着一席之地,特别是在 3 岁以下儿童手术室外程序性镇静过程中。在国内,接触儿童患者的医护人员,对水合氯醛也并不陌生,特别是大型医院儿科应用较多。
现实的矛盾,究竟是药物选择的无奈,还是应用者的盲目?
水合氯醛怎么用
水合氯醛可经消化道迅速吸收,其本身半衰期极短,仅数分钟。主要在肝脏代谢为具有活性的三氯乙醇,其血浆半衰期可达 7~11 小时,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分布于全身组织,15~30 分钟内产生作用,1 小时达高峰,可维持 4-8 小时,后经肾脏排出。单次应用剂量为 8-50 mg/kg,单次最大限量 1000 mg,可口服,也可直肠使用。
依据说明书,「水合氯醛」主要有催眠、镇静和抗惊厥 3 方面的适应证。
1. 用于催眠:主要用来治疗失眠,特别是入睡困难的患者,既往老年人中应用较多。但 2017 年《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明确指出,并不将水合氯醛作为临床推荐,在新的教科书中亦做了修改并将其删除,同样不适合应用于儿童失眠 [3,4]。
2. 用于镇静:由于儿童配合能力差,常不能顺利完成很多医疗检查或操作,以磁共振成像为例,检查时间偏长、对体动要求高,为避免身体活动影响成像效果,常需要对患儿进行镇静,而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和解除焦虑的作用,在儿科患者中应用较多。
3. 用于抗惊厥:较大剂量具有抗惊厥作用,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也可用于小儿高热等引起的惊厥。在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过程中,国外英、美、欧洲等并未将该药列出,但在国内将其列为常用药之一 [5,6]。
4.其他:用于镇痛、酒精戒断等,目前已经不再被推荐[7]。
临床应用有风险
水合氯醛常见的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症状:
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由于水合氯醛具有刺激性,味微苦,特臭,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哭闹,家长常不易接受。而直肠给药也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可避免胃刺激症状,也适合于年龄更加幼小的婴幼儿,但部分患儿会出现排便反射,使灌肠失败,甚至出现轻度腹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对于有直肠炎和结肠炎的患者则不宜直肠给药。
②呼吸抑制:
这是儿童镇静过程中最被关注的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物过量所致,该药 4-5g 可引起急性中毒,致死量为 10g 左右,出现后并无特效解药。但并未见到正常剂量所致呼吸抑制的报告。
③镇静时间长:
完成检查或操作后,患儿仍会处于镇静状态。长时间的镇静状态,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如胃食管反流、体位窒息等。如果处于医疗场所护理之下,可能会减少由此带来的次生风险。
④致癌性:
水合氯醛被 WHO 列为 2A 类致癌物(注:只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但单次剂量的致癌风险并不清楚。
⑤其他:
肝肾损害、心脏毒性和低血压、撤药综合征、药物依赖等,偶有发生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由于只是临时使用,临床上出现率很低。但对于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禁用。
临床中,不良反应多与高剂量和护理不当有关
Grissinger[1] 是一名美国医疗安全协会工作人员,他在 2019 年发表的关于水合氯醛的文章中,总结了 9 例死亡患者,除 1 例为应用正常剂量后因体位原因窒息外,其余均为药物过量引起,原因涉及家长自行在家用药(3例,其中:2 例未核对药物浓度,1 例给了 10 倍剂量),医院内非专业人士用药(2 例),专业人士错误(3 例,其中:1 例超剂量,1 例反复用药,1 例镇静后监护不当)等。另外,国外关于水合氯醛的药物信息中,剂量范围为单次 25-100 mg/kg,最大单次剂量 1000 mg-2000 mg[7],较大的剂量选择范围,同样提高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其他风险
综合水合氯醛的特点及笔者使用经验,总结潜在风险如下:
①院内制剂:
虽然近年已有厂家生产 10% 水合氯醛溶液,但由于各级医院儿科发展参差不齐,更多医院还是选择院内自行配置的模式,即院内制剂,这可能已经沿用近百年了。
水合氯醛原药是一种白色或无色透明的结晶,在空气中易挥发,易溶于水,易受潮。故医院自行配置储存时,药物浓度、药效稳定性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且可能涉及法律风险。
②与其他药物序贯应用: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每种药物均可能存在镇静失败的情况,部分医院为了提高镇静效果,特别是对于大龄儿童,可能会进行镇静药物序贯应用,大大增加了呼吸抑制的风险,这是不被推荐的。
③水合氯醛灌肠剂:
水合氯醛灌肠剂,是国内首个儿童专用水合氯醛上市制剂,今年年初投产,目前部分医院已在使用。对于目前新研发的水合氯醛灌肠剂,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谨慎。该灌肠剂在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证为「儿童检查、操作前的镇静、催眠。监护条件下抗惊厥」。尽管强调了抗惊厥应在监护条件下应用,但部分家长可能会院外自行使用,这无疑增加了药物应用的风险。家长是否可以自行正确使用,也应成为医生处方时重点考量的指标。
取而代之的药物
替代药物的优势
关于镇静药物的选择,国外倾向于尽可能通过静脉给药,如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等。对于健康儿童若不能静脉给药者,可口服、舌下或鼻内给予咪达唑仑以及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等[8]。其中右美托咪定在儿童非手术性操作及检查中使用率有增高趋势(6.3%-9.3%)[2]
水合氯醛与其他镇静药物相比,在镇静成功率方面持平或有一定优势,但镇静潜伏期、镇静持续时间方面偏长。除呕吐外,在不良反应方面(包括低血压、呼吸事件)也并无明显差异 [9-10]。
丙泊酚属于非阿片类镇静催眠药,起效最快(静脉 ≤ 0.5 分钟)且苏醒时间最短(5-15 分钟)。
咪达唑仑为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迅速(静脉 1-3 分钟,非静脉 20-30 分钟),药效可持续 15-60 分钟。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选择性 α-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起效相对慢(静脉 5-10 分钟,非静脉 20-30 分钟),苏醒时间稍长(30-70 分钟)[8]。
水合氯醛起效慢(15-30 分钟),镇静持续时间长(4-8 小时),甚至一些新生儿可达 66 小时,婴幼儿可达 28-40 小时,儿童可达 8-12 小时[1]。水合氯醛由于为非静脉应用,故起效时间慢,其较长的镇静时间增加了潜在风险,这是水合氯醛最大的劣势。
替代药物在国内应用受限
在国内,右美托咪定常被麻醉科医生或重症监护室医生使用,其他科室医生应用较少;同时,右美托咪定说明书中明确指出不推荐用于 18 岁以下儿童,而且国内缺乏鼻内等其他相应剂型。
丙泊酚可用于 3 岁以上儿童全身麻醉,但不用于 16 岁以下儿童镇静。
咪达唑仑,是一个友好的药物,但国内只有静脉剂型,且药品说明书中建议在能够提供心肺监测的机构使用,这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医生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小结
水合氯醛应用最大的不足是起效稍慢、作用时间长、以及使用过程易出错,但对于药物选择性有限的国家和地区,水合氯醛仍是不错的选择。注意使用时务必进行严格药物管理并规范应用,使用前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使用时由专业人士在专业场所进行,全程做好监护,不应由家长自行使用、自行离院观察。
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会有更好的药物出现,水合氯醛终将完全被取代[11]。
来源:临床用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