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秋高气爽,天气渐凉,中秋国庆将至,聚会约起来!火锅,烤串,水煮肉,大盘鸡……正是大吃一顿的好时机呀!如果一顿不够,就两顿!
面对一(yi)块(dun)肥(da)肉(can)或是高油的饮食,我们是吃还是不吃呢?这样的一(gao)块(zhi)肥(yin)肉(shi)吃下后,会对我们的心血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肥肉(或高脂饮食)吃下后,将摄入较多脂肪,我们的血脂会升高。血脂在血液循环中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根据脂质的含量、超速离心密度、电泳速度以及表面的载脂蛋白的不同,可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等。
(图片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引起心血管发生病理改变的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的血脂,可以改变血液的成分和流速,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高血脂可以直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及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
进入血管壁的脂滴会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系统,巨噬细胞吞噬脂滴后,会变成圆形、体积较大、透明像泡沫一样的细胞,称之为泡沫细胞。巨噬细胞还可以吸引血液里面的单核细胞,使单核细胞在此蓄积,刺激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进一步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血管内膜由开始的光滑、完整而变得凹凸不平,这样会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增加、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分泌基质。
炎症的作用
这种作用贯穿于病变的开始、进展和并发症形成的全过程。巨噬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物质进一步促进炎症的发生。
血管内膜形态改变
由于深入脂质的刺激,加上附着于血管内皮的血小板、单核细胞等均会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这时血管内皮便显著增厚、变硬。血管内膜的形态随之发生改变。
以上就是高血脂引起血管病变的原因,高脂血症是血管病变的基础,长期未控制的高脂血症可以造成血管如下可见的改变。
1. 脂纹形成
在动脉内膜上可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条纹宽约1-2mm,平坦或微隆起。显微镜下可发现这些就是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的产物。
2. 纤维斑块
血管内膜表面散在的不规则隆起的斑块。初为黄色或灰黄色,后因斑块表层胶原纤维的增多及玻璃样变而呈瓷白色,形状像凝固的蜡烛油。斑块大小不等并可以合并。
3. 粥样斑块
血管内膜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切开可见黄色粥糜样物质。显微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周围有肉芽组织和炎细胞。
4. 血栓形成
病变处的内皮损伤,使血管壁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在局部聚集而形成血栓,导致缺血和梗死。
(图片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5. 其它改变
如斑块内出血、破裂和溃疡形成。钙盐沉积可使血管变硬变脆,易于破裂。动脉瘤形成或造成夹层动脉瘤。
看来,长期的高血脂确实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今天,我们偶尔吃肥肉或是高脂饮食,仅会有轻微的改变,或者说偶尔放纵一下,吃顿大餐,贴一次秋膘儿,对健康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长期的饮食不合理,天天贴秋膘儿,缺乏运动,这种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可能就会永久存在,可能会造成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所以,今年贴秋膘儿的事儿,咱们还是悠着点儿,具体贴多少,大家再权衡一下吧!
(来源:今日循环改编自HAOYISHENG)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