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每日战报来了!入境感染病例牵出一家美食店再牵出更多感染者!刘又宁教授谈新型冠状病毒病的实践体会与学习心得!过去24小时里这39条重要战报你不能错过!

2020-04-1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疫情播报

两个多月以前的2月9日,刘又宁教授从北京赶到了武汉第一线。来的过程非常简单:时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突然打来电话向询问身体情况。直觉促使他洞悉了院长来电的真实意图,马上回答:“如武汉需要,我可以去!”。为刘又宁教授这样的国之栋梁点赞!

4月13日疫情战报已集结完毕!

疫情播报、诊疗进展、基层解惑、战地日记四大看点,

带您回顾热门资讯,精彩莫错过,赶快关注吧!

疫情播报

1.入境感染病例牵出一家美食店再牵出更多感染者 广州首次披露这宗个案的流调过程

4月1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州市第 73 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专题),通报广州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情况,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出席并主发布,市委外办、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疾控中心部门等主要负责同志共同出席并回答记者问题。

2.北京开学后在校要戴口罩吗?30个开学热点问题有答案了

4月12日,北京市公布了中高考时间及初高三开学安排。开学以后,如何保障师生的健康?教职工及学生在校需要佩戴口罩吗?家长接送孩子怎么办?针对家长们和老师们关心的30个热点问题,今天我们为您逐一解答。

3.韩国版“火神山”来了,中国造!

中国“基建狂魔”本色不改,除了出口口罩、防护服、呼吸机,连医院都能出口!据湘声报4月11日报道,4月6日,两座韩国版“火神山”负压隔离医院在韩国闻庆正式投入使用。与中国版不同的是,医院并不是在当地建造的,而是在中国。

4.哈尔滨7名新增确诊病例与87岁患者相关!多人曾在同一病区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通报显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月12日新增7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据当地公布的本土确诊病例轨迹显示,上述7例确诊病例均与10日被确诊的陈某(87岁)相关。此外,哈尔滨12日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也与陈某在同一病区。

5.国家卫健委:协调检测试剂、防护物资等帮助边境口岸城市在短期内提升防控能力

4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情况。近日,绥芬河口岸出现较多的境外输入病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在会上回应到,目前我们国家东北方向以绥芬河口岸为代表的陆路口岸的境外疫情输入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目前来看,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边境口岸地区的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防控能力建设,包括海关、边检,包括城市的医疗卫生体系,帮助他们切实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6.俄罗斯输入性病例暴增,将中国拖入疫情“加时赛”

来自俄罗斯的输入性病例,让中国的疫情又出现了一波“小高峰”。据统计,黑龙江绥芬河市报告243例,内蒙古满洲里71例,上海60例,山西35例。以上数字,是截至4月13日中午,来自俄罗斯的新冠肺炎输入性确诊病例,总共至少409例。

7.复旦新研究:30%新冠康复者抗体水平低,6%甚至不产生,中老年抗体显著高于青年

目前多国正准备开展大规模抗体检测,以了解群体免疫情况。这背后的逻辑在于,人体感染病毒后会产生IgM或IgG抗体,检测血清中这些特异性抗体,可以判断被试者是否曾经感染病毒以及他们是否获得免疫力。

8.海关总署:三项举措识别拦截无症状感染者

4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情况。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表示,无症状感染者给海关在口岸的检疫排查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他介绍,海关密切跟踪疫情发展态势,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在航空、水运、陆运口岸采取更加严格的卫生检疫措施,筑牢口岸检疫防线。

9.世卫组织发布抗疫时间线 中国最早去年底已报告病例

法新社4月10日刊载题为《从暴发到大流行:世卫组织抗疫行动》的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其自去年12月底中国出现首批病例开始到3月11日宣布疫情为“大流行”之间逐个行动的报告。这一报告是在美国抨击该组织应对新冠疫情不力后发布的。

10.英国政府宣布计划研发一款新冠接触者追踪App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政府已经确认了有关研发一款新冠接触者追踪App的计划,如果用户最近曾与疑似感染冠状病毒的人接触,就会发出警告。 英国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Matt Hancock)在英国政府的每日大流行病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此举。

诊疗进展

11.刘又宁教授:我对新型冠状病毒病的实践体会与学习心得

两个多月以前的2月9日,笔者从北京赶到了武汉第一线。来的过程非常简单:时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突然打来电话向我询问身体怎么样。直觉促使我洞悉了院长来电的真实意图,马上回答:“如武汉需要,我可以去!”。

12.英国首相出院,“佛系抗疫”还继续吗?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因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疗一周后,于4月12日出院,根据医疗团队建议,他将前往乡间住所休养身体,暂不会立刻恢复工作。尽管病情好转,但约翰逊的至暗时刻仍未过去,疫情仍在英国肆虐,截至12日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死亡人数已破万。

13.福奇:如果美国早些采取措施 本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白宫疫情应对特别小组成员福奇12日表示,如果在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政府就采取措施,本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14.全美首次进入重大灾难状态意味着什么?在美国历史上,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怀俄明州为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灾难状态”,这意味着美国所有50个州、首都华盛顿特区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和波多黎各4个海外领地都进入“重大灾难状态”,这是美国历史上的首次。

15.剑桥大学新冠病毒变种报告作者:事实证明武汉首被发现的B型病毒并非原始病毒

4月8日,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文章“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论文由来自德国和英国的研究团队共同撰写,第一作者为英国剑桥大学的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

16.中美两国4707例儿童新冠肺炎研究报告,共同指向两个严峻问题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止到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4月8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50万例,死亡超过8.7万人。美国的人口构成中,有22%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婴幼儿,这部分人群的新冠肺炎感染比例和病情尚不清楚。随着病例积累,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于4月2日发布了累计有2572例患儿(18岁以下)的大数据分析报告。我们对该报告做一解析,并与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之前发表在Pediatrics上的2135例新冠肺炎(728例确诊,1407例疑似)患儿情况进行对比。

17.新冠肺炎会流感化吗?全球疫情拐点何时到?钟南山院士解答十二个问题

在可以摘口罩了吗?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吗?动物之间会传染病毒吗?全球疫情的拐点会在何时到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奔赴广州,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18.德国专家:疫情户外运动,间隔2米距离不够!

根据人们当下对新冠病毒的认识,通过呼吸飞沫中带出的SARS-CoV-2病毒短时间内便沉落于地面。因此相关部门建议人们相互保持1.5米至2米的距离以避免飞沫感染。但是如果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在进行运动时这个距离也适用吗?目前,这也是个令人关注的话题。与限制措施更严格的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是,德国仍然允许个人进行户外运动作为健康防御措施的一部分,但是规定最多只能两个人一起运动,而且相互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这个距离正是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目前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19.德国病理学家发现新冠病毒另一死亡原因,我们可以预防吗?

通过尸检发现,汉堡的44位死者中有35位死于新冠病毒,其他九位死者虽然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不是病毒杀死了他们,而是他们自身存在的其他疾病,比如心脏病等。波舍尔教授说,他没有发现任何一个纯粹的新冠病毒死者。在进行了这么多尸体解剖后,他和他的研究团队认为,是众多疾病+新冠病毒共同促成了患者的死亡,也就是一个人感染上新冠病毒后,他自身本携带的各种基础病决定了他感染后的病情发展轨迹。到目前为止,德国的新冠病毒死者的平均年龄为80岁,86%的死者都是70岁以上的老者。

20.张文宏:下一波疫情可能11月来,这些国家很难度过下一个冬季

张文宏认为,全世界一起抗击疫情,不是说谁控制得好,就可以过自己的好日子,只有所有国家疫情都控制好了,才能一起过好日子。据看看新闻Knews报道,昨晚,记者王涛峰对话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和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峰,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寒冬下的抱团取暖之道。

21.新发现!北大学者发现黄芩提取物可抗新冠病毒,有望作为治疗药物

2020年4月12日,北京大学来鲁华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谭文杰共同通讯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 在线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题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 extract and baicalein inhibit replication of SARS-CoV-2 and its 3C-like protease in vitr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发现黄芩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抑制SARS-CoV-2 3CLpro活性和SARS-CoV-2在Vero细胞中的复制,EC50为0.74μg/ ml。在黄芩的主要成分中,黄芩素强烈抑制SARS-CoV-2 3CLpro活性,IC50为0.39μM。该研究进一步鉴定了来自其他草药的四种黄芩素类似物化合物,它们在microM浓度下可抑制SARS-CoV-2 3CLpro活性。

22.最新!武大学者系统介绍ACE2的功能及在新冠肺炎中潜在治疗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负责将Ang II转化为Ang-(1-7)的主要酶。ACE2还充当SARS-CoV-2的受体,该病毒会导致冠状病毒病COVID-19。2020年4月7日,武汉大学李红良等人在Clinical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CE2 the Janus-faced protein – from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t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and COVID-19 ”的文章,该文章系统介绍了ACE2的生理学功能,同时阐述了ACE2在COVID-19中潜在的治疗作用。

23.控制疫情,武汉有六大公卫措施!JAMA刊发3.2万人研究:医务人员确诊率是普通人3.1倍

4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等在JAMA上发文指出,我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武汉市采取的六大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大幅减少了确诊病例。 

24.关于新冠病毒起源,《美国科学院院报》“反水”了?

4月8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国际学术圈与中国舆论场内,又掀起了些许波澜。有些媒体和自媒体在报道时,将其视为病毒溯源的重要证据;与之相反,学术界却对其有不少批评意见。

25.最新!港大揭秘无症状感染:新冠病毒繁殖力高SARS3倍,待发现时可能已重症

4月11日,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及香港玛丽医院的多位专家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公布:经过以人体肺部组织为模型,对比新型冠状病毒(下简称“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下简称“非典病毒”)在人体内的感染情况后,发现以48小时内病毒繁殖速度计算,前者在人体内的繁殖量高出后者3倍左右。 

26.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中药对普通型新冠患者确定有效

近日,记者专访了仍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刘清泉,对于“中医”方舱医院的成效,他很自豪地说了三个“零”:患者返阳率为零;轻症转为重症为零;医务人员零感染。

27.专访曹彬:“面对新发传染病防控,没有科研的引导,就好像走夜路没有路灯”

面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没有科研的引导,就好像走夜路没有路灯。在这个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还是很有远见的。”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作为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两进武汉,在承担患者救治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更多临床科研的任务。“我们要拿出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研究成果,第一时间转变成临床实践,以指导更多的医生进行科学的临床诊疗,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28.卡介苗或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美日两独立团队分析大数据发现,卡介苗接种国家新冠确诊和死亡病例数增长较慢

在最近的预印本杂志MedRxiv上,有两个团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同一种疫苗:卡介苗。 其中一篇来自日本藤田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1],他们根据公开数据,对136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冠肺炎情况和卡介苗接种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模型计算,发现卡介苗接种与病例数有显著关联,卡介苗接种可能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另一项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也认可了这个观点[2]。他们汇总了每日确诊新冠肺炎和死亡的数据,结合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同的卡介苗接种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强制性接种卡介苗政策与疫情爆发最初30天内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增长的快速平缓有关。

29.冠状病毒的天然培养皿!美科学家在蝙蝠身上发现六种未知的全新冠状病毒

许多人类病毒都源于自然界的某种野生动物,研究表明蝙蝠极可能是SARS-CoV-2的天然宿主。剑桥大学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感染的新冠病毒实际上并非是同一种,而是变异为A、B、C三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SARS-CoV-2的病毒株在全球的分布范围也互不相同。

29.绥芬河境外输入病例有何特点?下一步如何救治?解答来了

境外输入病例持续上升,目前对于绥芬河医疗救治的进展如何?这些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有什么共同特点?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如何医治?近日,总台央视记者专访了黑龙江省委赴绥芬河疫情防控工作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于凯江。

30.历经数个艰苦阶段,武汉为全球防疫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

在因新冠疫情封闭了76天之后,武汉终于在4月8日由 “暂停” 转向 “重启”。新冠疾病粗病死率高,可长时间隐秘传播,传播能力强,这些特点都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挑战。抗击新冠疾病的狙击战是艰苦的,在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对病毒和疾病特征的探索而不断强化公共卫生防疫措施来应对。

31.蝙蝠会告诉我们哪个新冠病毒更古老吗?

2020年4月8日,一篇新冠病毒(SARS-CoV-2)群体遗传学的论文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线 [1],来自德国法医遗传学研究所等单位的 Peter Forster 等人对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了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以东亚地区病毒为主体的病毒类群并不是最古老的。有媒体将其解读为新冠病毒起源于美国和澳大利亚。这里,本文尝试从学术角度探讨该论文的数据代表性和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 

32.4点讲清无症状感染者!

当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是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却备受关注。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传染性如何?复工复产后如何应对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风险?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如何管控,怎么排查?公众应该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对于这些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一探究竟。

33.重磅!中国又一新冠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系灭活疫苗

中国又一款新冠肺炎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4月13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灭活疫苗(Vero细胞)Ⅰ/Ⅱ期临床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正处于“通过审核”预注册状态。

34.病毒溯源没那么简单!历史上很多疾病来源至今是谜

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每个人都想知道,这种病毒究竟从何而来?找到致病病毒源头的工作,就是所谓的“病毒溯源”。“这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重要地是,病毒溯源对传染病防治意义重大。找到病毒源头,理解病原是如何发展成对人类致病的病毒,才能回答病毒会不会反复出现,也就是大家关心的是否会卷土重来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赵国屏研究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35.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发布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蔓延。2020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其已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在当前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下,紧密的国际合作有利于快速有效地控制全球疫情,中国经验值得国际社会借鉴。为总结合理用药在在COVID-19 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临床和药学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关于抗新冠病毒药物的应用与药学监护要点,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基层解惑

3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王宇明教授:为何这次COVID-19的“超级传播者”姗姗来迟,从无到有,而且呈现无限扩张的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把病毒传染给十人以上的病人被称为超级传播者。非典期间,广东一男子染病50天,先后传染130余人,包括18位亲属及几十名医务人员。近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公布一项调查,介绍了芝加哥出现的一起“超级传播者”事件。《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王宇明教授就“超级传播者”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37.憋气10秒不咳嗽就代表没有感染病毒?世卫组织最新答疑解惑

关于2019冠状病毒病,世卫组织继续为大家答疑解惑。如果您有留意到一些关于2019冠状病毒病防治方面的其他误解或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给我们留言。

38.防疫新科普丨坐地铁更易感染病毒?通风专家支招“小窍门”

早前伦敦确诊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时,有英国专家表示,伦敦地铁很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温床”。不少伦敦人开始对乘坐人挤人的交通工具感到惊慌失措,有地铁乘客干脆戴起了防毒面具。那么,在国内复工复产期间,我们乘坐地铁是不是容易感染病毒?乘坐地铁时,该如何进行自我防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副院长、地铁热环境方面的专家王丽慧。

战地日记

39.赴俄罗斯战疫记事丨莫斯科“方舱医院”正在建设中,将于4月末启用!

当地时间12日13时许,中国政府赴俄罗斯抗疫医疗专家组进入当地抗击疫情一线——莫斯科市第40临床医院。在专家组驱车前往当地正在修建的“方舱医院”的路途中,中国政府赴俄罗斯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院长王开利接受了记者采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