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9年10月27日,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青委学术沙龙在苏州顺利召开。会议通过不同篇章的学术安排,对各类乳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与诊疗实践展开探讨、交流,更好地促进我国乳腺癌临床水平提升。会议期间,本报特别开展了一场圆桌讨论会,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担任访谈嘉宾,共同围绕今年乳腺癌领域研究进展、临床实践经验分享等方面议题进行切磋,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坚力量,为提高我国乳腺癌诊疗水平助力。
把目光聚焦到学术进展方面。请余科达教授也分享一下关于当前精准化疗策略当中,对于辅助和新辅助化疗中蒽环药物的优化有哪些看法?同时对于辅助和新辅助化疗中剂量密集策略又持有怎样的观点?
余科达教授:聚焦精准化疗这个话题有两个方向:一方面,临床实践旨在寻求哪些患者对哪些某些化疗药物与方案更加有效,寻找药物更加有效的亚型;另一方面,主要是探讨各类药物能不能用、可不可用、能不能免除等话题。
对蒽环类药物,主要也是围绕这两方面内容。以豁免蒽环研究为例,PLAN-B研究发现,不用蒽环类药物是可行的,但在ABC研究中,发现蒽环类药物在某些时候不可或缺,例如激素受体阴性且有淋巴结转移的较高危患者,这些患者中,使用蒽环和紫杉药物依然有优势。因此,临床上使用蒽环类药物要根据患者分子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时候,蒽环类药物还是必不可少的。
近期,本中心也总结了2008年设计的一项临床研究MATTER(Minus Anthracycline or Treatment-Term from Epi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followed by Paclitaxel Regimen in Operable Breast Cancer),我们观察到,TC*6方案不劣于EC*4-wP*12方案,但在高危患者里,仍需要进行亚组分析对这一结论进行确认。另外有趣的是,确实可以观察到,EC*3-T*3方案确实劣于EC*4-wP*12方案或TC*6方案,说明患者如果需要采用蒽环药物的话,建议用到四个疗程的剂量。
在辅助和新辅助化疗的选择中,NCCN指南中基本对于优化方案都有剂量密集方案。但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并没有太多这样的操作。从荟萃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剂量密集仅有约2%左右的微弱生存获益,并非高达5%以上的生存获益。由此在临床应用中,倾向对于高危患者采用剂量密集。此外,在新辅助化疗方案中是否选择剂量密集,取决于新辅助化疗的目的。如果需要迅速减瘤降期或采取保乳方案,可以选择剂量密集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如只是为了增加总体生存,非剂量密集方案依然是很好的选择。
共话中青年成长
余科达教授:刚才柳教授所讲内容我很认同,没有临床实践,所有东西只是凭借自己想象和阅读“造就”的空中楼阁。在临床之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对于当下医疗学术的见解。例如现在诊疗指南有了更新,建议大家从三个层次去看。第一层,接受和领略指南最基本的信息,保证临床实践不会“走偏”;第二层,解读指南。这就需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掌握指南内容的参考文献、研究思路,从而对今后临床研究或临床实践带来启发;第三层,质疑指南,即思考当前的实践是否靠的住、是否有变数,从而与指南共同完善和成长,完成自己学术上的创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