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国肝癌防治联盟在艰难的2020年始终没有停止过推动肝癌防治的脚步,线上交流会一场接一场,各省精英在中国肝癌防治联盟的大旗下汇聚云端,共同绘制本区域肝癌防治发展宏图。2020年岁末,2020肝癌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上海省际交流会线上召开。
本报采访了讨论嘉宾上海杨浦区市东医院侯克柱教授,精彩内容如下,
侯克柱教授谈到,肿瘤防控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目标”是“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国务院强调,预防为主,加强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多举措助力肿瘤防治工作开展。
作为肝癌大国,肝癌防治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2030年癌症防控目标的实现。多年来我国在肝癌预防和诊断治疗方面已经形成了以综合治疗为核心的中国特色。除甲胎蛋白(AFP)之外,新的肝癌早期诊断分子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RNA )被发现也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尤其是对血清AFP阴性人群;并已研发生产了国际首个miRNA肿瘤诊断试剂盒。早期诊断的提高使得肝癌手术切除患者中小肝癌比例持续提升。提高肝癌5年生存率的基础是肝癌精准外科治疗的发展,包括术前精确评估,手术精准化,以及精准防控术后复发转移。从2011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颁布以来的各指南及专家共识针对的诊治人群逐步细分,有微血管侵犯、门静脉癌栓等等,同时大力提倡多学科协作(MDT)的诊疗模式,引领学科与时俱进。随着肝癌进入靶向为基础的免疫联合时代,肝癌长期生存未来可期,NS序贯/各种联合方案为病人带来更佳的生存获益,其中RESORCE研究揭示的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方案获得最长达26个月的生存。
在以上诸多成就基础上建立的中国肝癌联盟,旨在提高中国肝癌规范化诊治,建立中国肝癌防治战线,提高早诊早治,以及引领全球肝癌诊治进展。成立至今2年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建立肝癌早筛模式,建设肝癌规范化诊疗基地40多家,开展eMDT覆盖全国150家医院,以及开展北极星行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培训项目,和四场专题热点科研能力提升培训。2020年联盟秉承“肝为人先、有序推进”的理念,各项工作继续有序推进,强化肝癌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包括:基于规范化诊疗 提高临床科研技能;升级优化肝癌中青年医生科研培训项目;广泛合作,充分利用外部技术力量,快速推进诊疗技术的数字智能化;从上而下,推动肝癌防治体系区域化发展计划,同时开始了肝癌防治体系建设单位认证及建设单位挂牌活动。全年主要学术活动包括全国启动会、城市交流会40场、省际交流会40场,区域高峰论坛40场和全国总结会等。
本文由侯克柱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