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药学笔记|服用后需要监测血药浓度的那些药

2022-01-2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临床用药

有许多临床医护人员关于此类问题亦常常会“云里雾里”——哪些药物或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浓度监测?药物浓度监测的意义是什么?……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同等剂量的同一种药物,给予同种疾病的不同患者(个体)后,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包括疗效佳且无毒副反应、疗效佳但毒副反应大、疗效差且有毒副反应、疗效差亦无毒副反应等不同情况。为了解决同剂量同种药物临床反应不同的问题,在临床上通过个体化用药将药物治疗“因人而异”“量体裁衣”,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治疗药物监测是

个体化用药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DM),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个体化用药的目的。但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或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进行药物浓度监测。


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特点/临床指征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1)安全范围窄(有效血浓度范围窄)、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不良反应严重或毒副反应与症状加重不易区分的药物。例如地高辛,有效血浓度范围0.5~2.0 ng/ml,浓度超过2.0 ng/ml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状可与剂量不足类似。


(2)个体差异大的药物,同一剂量在不同患者中可能出现较大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或可能产生有效、无效、中毒等不同临床反应的药物。如甲氨蝶呤、苯妥英等。


(3)临床疗效指标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及时的、易于观察的可预知或评估临床疗效的指标。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等。


(4)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可能不按医嘱用药,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需要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发现用药问题。


(5)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等等)用药情况复杂。


(6)联合用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最常见的是合用诱导(或抑制)肝药酶活性的药物而引起的药效降低(或升高),如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可增强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用药过程中可能引起自身或其他药物药效降低。


(7)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8)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的药物吸收或代谢变化。如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甙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9)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副作用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通过监测药物浓度评估临床反应。怀疑患者药物过量或中毒时等情况时,均需进行药物浓度监测。


目前,国内开展的治疗药物监测(药物浓度监测)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微信图片_20220123095722.jpg



作者:郭美华

本文首发自哈医大一药学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