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确诊到离世仅3个月,这几类人群,建议查胃镜

2021-04-05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癌症筛查原创

2021年3月28日,中国香港TVB演员廖启智因胃癌去世,享年66岁。

微信图片_20210401150152.jpg


也许你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你一定认识他的脸。


微信图片_20210401150155.jpg


据媒体报道,廖启智于1954年4月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1980年,廖启智通过参演电视剧《上海滩》出道,其他代表作有《无间道》、《证人》、《线人》、《消失的子弹》、《反贪风暴》等,曾两夺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从确诊到离世,仅3个多月





2021年的娱乐圈似乎被“癌魔”盯上了,年初,唱作人赵英俊因肝癌去世,年仅43岁;前不久,“达叔”吴孟达也不幸罹患肝癌病逝……


2020年12月,廖启智因胃部发胀前往医院做检查,确诊胃癌。他立即停止工作并住院治疗,为避免被人打扰,他一直没有对外透露病情低调处理,直到3月份才公开。


据新浪娱乐,3月22日廖启智还亲自用短讯回复媒体,承认身患癌症,他语气乐观:“年纪大了身体机器坏掉,需要修理,虽然知道大家都很关心病情,但问候太多也是一种负担,希望大家体谅。”廖启智当时还表示自己目前在专心调养身体,积极对抗病魔,语气充满正能量。真的很难相信,短短几天时间,廖启智就离开了我们。



胃癌是我国第二高发的癌症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每年有40余万新发病例,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


2019年10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中国及东亚等地区是胃癌高发的地区,高钠饮食和男性吸烟是两大危险因素。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重要的危险因素。201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及消化性溃疡病学组发布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显示,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幽门螺杆菌感染后100%会产生组织学上的炎症,但是有70%的人没有症状,有10%的人可能有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溃疡。



这些习惯可能诱发胃癌,请自查






熬夜


“为了工作熬夜,为了追剧熬夜...”熬夜会影响胃肠道黏膜的修复,还会导致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出现紊乱,为癌症的发生创造条件。



精神压力大


“没点压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年轻人”。但是,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的状态,容易导致胃酸分泌异常、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从而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



从胃炎到胃癌,只需要4步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为我们人体消化大量食物,一旦有了胃病,如果不加控制,就有可能会在未来进展为胃癌。


胃炎是最为常见的胃病了,而从胃炎到胃癌,只需要4步,大概需要5-10年,甚至更短。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

微信图片_20210401150202.png

其他胃部疾病也有可能演变成胃癌,如:


微信图片_20210401150205.png



“干饭”姿势不对


暴饮暴食、爱吃宵夜、不吃早餐、过度节食等,会导致胃超负荷工作或胃酸的过度分泌,严重时导致胃炎、胃溃疡,从而产生胃癌隐患。


此外,长期三餐不规律、重油重盐、吸烟喝酒都是癌症发生的风险因素。



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唯一可以在胃酸下存活的微生物种类,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1类致癌物。它可以启动“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过程。



遗传因素


癌症有遗传因素。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是胃癌高发群体,但是有家族史的人,可能提早10年甚至更早发病。



预防胃癌等胃部疾病,这些好习惯要保持!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避开高盐食物,尽量少吃熏制食物。一日三餐按时吃饭,每顿吃七八分饱,不要吃宵夜,以免增加胃肠道的负担,消化不良。



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讲究“分餐制”,定期检查幽门螺杆菌。



戒烟限酒


避免烟酒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调节情绪


胃肠道疾病和工作压力、情绪不佳有关系,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自我调节、缓解压力。



定期检查


有家族史,或长期胃肠道不适症状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胃镜检查。其次,如果有胃疼、胃胀等胃部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做相关检查,胃镜是最能直观看见胃里情况的检查。



以下人群,建议胃镜检查





前面已经提到,胃癌早期时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度胃部不适的非特异性症状。因此,胃癌的早期筛查与及时发现非常重要。以下人群,建议胃镜检查:


☑有消化道症状

反酸、烧心、进食后不适、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血黑便等


☑有胃病病史

胃溃疡、胃炎、胃息肉、胃术后等


☑胃癌筛查

▪ 年龄40岁以上

▪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 长期摄入高盐、腌制食品

▪ 吸烟、饮酒人群


☑其他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消瘦、贫血,肿瘤标志物异常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综合整理自新浪娱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体检主任之家、深圳市人民医院、杭州日报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