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皮肤瘙痒难耐,元凶竟是血糖高?7个小妙招轻松化解

2024-08-18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点击图片,免费学习↑↑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张丹 高莲莲 陶静


最近,汪老师的生活被一个不速之客——皮肤瘙痒打乱了。

😖痒痒痒,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汪老师它的存在。为了捉住这个“小精灵”,汪老师踏上了前往医院的行程。


一、医生的神秘揭示


经过一番“侦探”般的诊断,医生揭开了瘙痒背后的神秘面纱——血糖高!


原来,汪老师的身体里藏着一个“甜蜜的陷阱”,那就是糖尿病。这个慢性疾病不仅悄悄偷走他的健康,还带来了皮肤瘙痒这样的“不速之客”。


二、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科学解释


瘙痒可由皮肤病、全身疾病(例如肾脏、肝胆、内分泌)、副肿瘤、神经疾病和心因性病因引起。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更容易成为瘙痒的“温床”。糖尿病人群和非糖尿病人群的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是11.3%和2.9%。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上,似乎是更多“痒痒精灵”的藏身之地。

痒痒的 3 大元凶



01



甜蜜的脱水

高血糖会让皮肤细胞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水分纷纷逃走,从而引发瘙痒。表皮细胞内的水分会向组织液或向血浆扩散,容易导致表皮细胞脱水出现皮肤干燥。

02
敏感的神经末梢

高血糖会让神经末梢变得异常敏感,而皮肤干燥容易刺激神经末梢,从而诱发皮肤瘙痒。另外,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和皮肤屏障功能降低,而皮肤神经末梢的功能减退或者出现障碍,就可能会导致神经纤维的异常放电而诱发瘙痒。

03
脆弱的皮肤屏障

高血糖削弱了皮肤的保护屏障,让细菌和微生物更容易“入侵”。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皮肤排汗减少,对表皮细菌或者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明显下降,从而诱发皮肤感染的风险增加,如出现皮肤瘙痒等情况。

除此之外,糖尿病还可能引起其他皮肤问题,如皮肤感染、糖尿病性皮疹(胫前色素斑)、皮肤褶皱处变黑以及皮赘等。



三、糖尿病皮肤瘙痒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患病率



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为10.9%,约有1.14亿人患病。


2015-2017年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大陆18岁及以上人群中,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诊断的总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估计患病率分别为12.8%和35.2%。


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中皮肤瘙痒的情况较常见。高血糖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和神经损伤,从而引发皮肤问题。瘙痒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7%~43%。慢性瘙痒与严重的睡眠障碍有关,并严重降低整体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患病率存在区域差异,北方地区的患病率最高;其次是西南、东北、南方、中部、东部和西北地区。总糖尿病患病率从贵州的6.2%到内蒙古的19.9%不等。


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糖尿病及其并发的皮肤瘙痒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


四、痒痒的防治秘籍


01
血糖控制


在内分泌科专家的专业指导下,应精确管理和调控血糖水平,以有效防范和减少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各类并发症。

  • 低糖饮食: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

  • 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梨、橙子等,并控制摄入量。

  • 高纤维食物:增加全谷物、豆类和蔬菜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

  • 适量蛋白质:选择瘦肉、鱼类、蛋类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

  • 健康脂肪: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坚果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在内分泌科专家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的波动规律,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调整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


02
保持皮肤湿润




建议使用温水洗澡

使用过热的水洗澡会洗掉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皮肤干燥,反而加重瘙痒症状。

在寒冷干燥的季节,应适当减少洗澡次数,通常每周1~3次为宜,以防止皮肤水分过度流失。



使用保湿型和润肤型香皂

洗澡后,务必使用合适的润肤产品,以保持皮肤持续处于良好的湿润状态。但注意不要涂在透气不好的位置,如脚缝,以防止真菌滋生。

对于经常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可以适当使用爽身粉,保持干燥,有助于预防细菌的滋生。


03
减少皮肤刺激


  • 选择合适的衣物:如内衣穿柔软纯棉衣物,避免化纤、皮毛衣物刺激。

  • 保护皮肤不被暴晒:强烈的阳光会使皮肤干燥或灼伤皮肤,外出时穿戴防紫外线的衣服,戴上帽子,使用防晒霜。

  • 避免长时间暴露:避免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如中午)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 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避免刺激皮肤。

  • 避免光敏食物:避免摄入光敏食物,如芹菜、柠檬等,减少光敏反应。


04
保持室内湿度


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下,可使用加湿器等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并注意多喝白开水,帮助保持皮肤湿润。


05
避免抓破皮肤


搔抓不仅可能加剧瘙痒,还可能造成皮肤破损和感染。当身体某处出现瘙痒时,应使用专业的止痒药物,或采取冷水湿敷、轻轻拍打等方式来缓解瘙痒。此外,应积极控制继发的皮肤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


06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皮肤病变,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内分泌科做进一步会诊检查,明确原因,及时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瘙痒。


07
维持稳定情绪


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减轻压力,有助于血糖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划重点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汪老师不仅控制了血糖,还有效解决了皮肤问题。他的故事提醒我们,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遵医嘱,安全用药:在内分泌科专家的指导下,精确管理血糖,合理使用抗组胺药物和外涂药物。

  • 提高警觉,及时检测:皮肤瘙痒可能是血糖高的早期信号,及时检测和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 健康生活,从我做起:关爱自己的身体,采取预防措施,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THE END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特别推荐(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