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为了使我国临床肿瘤学者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分享国际最前沿研究信息,7月4日~7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BOA)2019 China”在千年古都——西安拉开帷幕。
时至今日,BOA China已经举办第十一届,本次大会将围绕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主题“为患医治,以患为师”,并依据国内肿瘤发病现状,邀请国内肿瘤学专家分别精选今年 ASCO会议中最具影响的论文进行报告,内容涵盖了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妇科肿瘤、血液肿瘤、泌尿系肿瘤等多个瘤种。
本次会议将特别增加中国临床肿瘤年度进展的报告内容,重点介绍和解读CSCO评选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18》和中国临床肿瘤专家在国际大会报告的临床研究进展。
另外,大会还特设“2019年常见恶性肿瘤治疗进展”的主题报告,邀请国内知名肿瘤学专家,对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血液肿瘤等几种常见肿瘤2019年ASCO后的治疗进行专题综述报告,为我国学者创造了剖析前沿学术进展、交流临床经验的良好平台。
开幕式
大会伊始,CSCO秘书长江泽飞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代表组委会向参会者表示了热烈欢迎。江教授为与会者隆重介绍了莅临本次大会的嘉宾,他们是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CSCO副理事长、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秦叔逵教授;CSCO副理事长、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军教授;CSCO副理事长徐瑞华教授、程颖教授、梁军教授、王绿化教授;CSCO秘书长郭军教授以及来自CSCO各二级学会的主任委员和CSCO常务理事。
随后,由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致开幕词。李进教授指出,BOA作为连接CSCO和ASCO的桥梁和纽带,在过去13年中获得了大家的广泛支持和好评,也为中国和国际学术合作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在目前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突飞猛进的新时代,我们将团结务实、通力协作,为进一步推动肿瘤诊疗的进步贡献力量!
主题报告
在7月5日的大会报告上,进行了有关胃肠道肿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肝胆胰种类、乳腺癌以及妇科肿瘤的学术内容报告。本报现将本日上午的学术报告精彩内容与广大读者分享如下。
胃肠道肿瘤(1)
李进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共同主持了胃肠道肿瘤专场(1)的学术交流。
徐瑞华教授针对“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比替吉奥联合顺铂作为晚期弥漫型或混合型胃/胃食管连接腺癌一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SOX-GC)”进行了解读。徐教授指出,SOX方案在未来或可成为进展期弥漫型或混合型胃/胃食管结合部癌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陆明教授分别针对“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后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对比卡培他滨联合顺铂在进展期胃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的Ⅲ期研究”与“比较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对于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进行了解读。
本专场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进行了专家评述。针对第一项研究,刘教授指出,弥漫型胃癌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病理类型,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推荐更优方案,在没有新临床研究选择下,SOX是晚期胃癌的一线首选;对于第二项研究,刘教授提到,虽然PAC-C方案无法取代XP作为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但对于无法耐受顺铂的患者,PAC-C方案可作为更为安全的替代方案;而对于第三项研究,研究证实,JS001单药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安全性可耐受,但单药疗效有限,后续应继续探索与化疗、靶向治疗等的联合疗法。
胃肠肿瘤专场(2)
接下来,由徐瑞华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主持了胃肠肿瘤专场(2)的学术交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针对“IDEA亚组-高危Ⅱ期结肠癌术后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的疗程:3个月对比6个月”和“FOxTROT-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新辅助化疗”进行了解读。他指出,这两项研究可能在未来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
随后,李进教授分享了结直肠癌领域的两项我国研究。“FRESCO研究:呋喹替尼对比安慰剂在经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对总生存率的影响”是一项中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用于验证呋喹替尼在二线及以上标准治疗失败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而“FOLFOX-4±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TAILOR研究最终总生存分析”则是首个前瞻性的,在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评估一线FOLFOX基础上增加西妥西单抗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结果证实,FOLFOX-4联合西妥昔单抗能够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晓峰教授则对由徐瑞华教授牵头的AXEPT研究进行了详细解读,该研究为mXELIRI对比FOLFIRI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mCRC二线治疗的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Ⅲ期研究。目前,该方案已经在多个指南共识中进入mCRC的二线治疗。
最后,张苏展教授专家对以上五项研究进行了评述,张教授强调,虽然2019年是结直肠癌领域的“小年”,能够直接改变我们临床实践的研究相对不多。然而,TAYLOR、FRESCO以及AXEPT三项中国学者的研究直接推动了结直肠癌诊疗的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场
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胡建达教授主席主持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场。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对“RESONATE研究最终分析:既往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6年随访”;“首次完全缓解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美罗华维持治疗:一项来自HOVON-Nordic淋巴瘤协作组的随机Ⅲ期研究结果“;以及“E3A06:来那度胺对比观察在无症状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的随机Ⅲ期研究”三项研究进行了剖析。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应志涛教授就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的“吉西他滨、奥沙利铂联合利多昔单抗一线治疗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行了解读,该研究为一项单臂、开放、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老年DLBCL患者的治疗需兼顾安全性以及疗效,应合理评价老年人体质/疾病状态,进行个体化治疗。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专家针对以上四项研究进行了点评,他特别指出,E3A06是迄今为止,SMM中最大的随机临床研究,基于本研究及早年的西班牙研究,我们推荐对高危冒烟型MM患者进行早期干预。
肝胆胰肿瘤专场
7月5日上午的最后一个专场为肝胆胰肿瘤专场,由秦叔逵教授和梁军教授共同主持。
刘秀峰教授分别针对“POLO研究:一项在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中针对存在胚系BRCA基因突变、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后应用奥拉帕尼维持治疗的Ⅲ期研究”、“APACT: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对比吉西他滨用于胰腺导管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国际 III 期、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临床研究”以及“卡瑞利珠单抗(SHR-1210)二线治疗晚期HCC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进行了解读。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田教授分享了“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与单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的对比研究”。该研究为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研究证实,肝动脉灌注疗法有效且安全,是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可以为进展期肝癌患者提供潜在生存获益。
最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的梁后杰教授对以上四项研究进行了点评。他指出,目前,胰腺癌患者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手术或放疗解决局部问题的单一手段对生存改善有限;靶向和免疫进展缓慢;化疗方案治疗须全程管理,应加强胰腺癌围手术治疗的优化。他认为,POLO研究不但开启了分子标志物指导下胰腺癌精准治疗的新时代,还改变了晚期胰腺癌治疗模式,使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指南随之改变。他特别强调,SHR-1210二线治疗晚期HCC研究是PD-1单抗治疗晚期HCC的研究中样本量最大的临床研究,因该研究以中国患者为研究对象,绝大多数患者存在HBV感染,具有中国特色。未来,我们仍将着力探索分子标志物指导下药物选择及与其他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用药新策略。
参会者热情高涨,针对研究内容各抒己见,与会专家也对研究结果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让与会者获益匪浅。
会场花絮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摄像 | 苏彦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