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0年8月12日,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举办的第四届肿瘤治疗黄河论坛在线召开。其中的肝胆胰癌会场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赵达教授任大会主席,特邀嘉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致辞,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马守成教授主持会议。特邀嘉宾毕锋教授致辞强调,近年来肝胆肿瘤的靶向治疗发展迅猛,胰腺癌治疗也有新方案出台,要求我们通过积极的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更新理念,提升肝胆胰肿瘤的诊治水平。本报采访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焦作义教授
多靶点抗血管药物(一线索拉非尼序贯二线瑞戈非尼)是目前国内外指南公认的晚期肝癌治疗标准方案。免疫治疗是当前全球肿瘤治疗的焦点,但在晚期肝癌领域,免疫单药治疗并未能突破靶向药物的疗效,分子靶向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趋势。
免疫治疗与血管靶向治疗机制互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异常可引起免疫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而抗血管靶向治疗可使得血管正常化,将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转变为免疫增强,提升对免疫治疗的应答能力。已有多项临床前研究证实了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是瑞戈非尼,是唯一显示具有抗免疫抑制作用机制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最佳搭档。其不仅可通过多靶点发挥抗血管生成、抗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作用,还可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VEGF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等靶点分别解除Treg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免疫抑制作用。
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发表的阿特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III期研究首次提示,T+A方案较标准治疗方案显著延长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目前瑞戈非尼或索拉非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将为晚期肝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提高警惕,不仅关注抗肿瘤疗效,对不良反应也要予以重视。
以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发表的最新研究为主,从辅助与姑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方案治疗四个方面介绍了胆道肿瘤的治疗进展。他强调,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是未来胆道恶性肿瘤临床和药物研究的重点,强烈推荐对癌症肿瘤组织进行分子谱分析,以指导有效的、个性化的治疗选择。在药物方面,他介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R)抑制剂是晚期FGFR基因融合阳性胆道肿瘤治疗的新选择,PROOF研究结果值得期待,此外,针对IDH1/2基因扩增患者的替尼类药物、针对HER-2 阳性患者的抗HER单抗、NTR突变抑制剂等药物也正在探索中,期待这些药物作为一线和/或二线治疗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发布。在免疫治疗方面,来自KN028和KN158研究的随访结果显示,无论PD-L1 表达如何,帕博利珠单抗对晚期胆管细胞癌患者有持久的抗肿瘤作用,毒性可管理。免疫联合化疗是研究热点,两项相关研究正在进行。
胆道系统肿瘤的治疗还存在诸多困境,需要基础研究进一步了解胆道肿瘤的特征,给予更精确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