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柳叶刀-艾滋病》(The Lancet HIV)2月2日发表一项HIV感染者诊断后的自杀死亡率及趋势的研究。该研究对中国大陆2012—2018年HIV诊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抗病毒治疗时期中国HIV感染者的自杀死亡率及时间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HIV自杀死亡的潜在因素。研究表明HIV诊断、治疗和关怀过程中开展自杀预防的重要性,同时应将HIV感染者自杀预防的重点集中在HIV诊断后的前3个月。有必要将自杀筛查和预防纳入HIV感染者随访关怀服务。
研究背景
自杀是构成全球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全球估计有81.7万人(76.2万~88.4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死亡率达11.2/10万人,男性(15.6/10万人)高于女性(7.0/10万人)。与一般人群相比,HIV感染者的自杀死亡风险更高,可能与该人群中较高水平的抑郁、焦虑和其他精神问题有关。抗反转录病毒药物问世以前,HIV感染者的自杀死亡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0倍以上。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和普及,发达国家的研究证据表明,HIV感染者的自杀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是普通人群的2~5倍。
为了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提出的2025年95-95-95目标以及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在2020年90-90-90目标实践过程中已有学者呼吁将精神健康作为第四个90目标。然而,既往发表的HIV自杀死亡研究多来自高收入国家,针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研究十分有限。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CISDCP)中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大陆地区确诊且诊断时年龄≥15岁的HIV感染者,开展回顾性队列分析。根据中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将HIV感染者的诊断时间划分为2012—2013年、2014—2015年、2016—2018年三个时期,比较不同诊断时期HIV感染者自杀死亡的差异。同时,计算HIV感染者相对一般人群的标化自杀死亡比(SMR),描述HIV感染者自杀死亡率随诊断后时间的分布特征,探索HIV感染者诊断后自杀死亡率的潜在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HIV感染者的自杀死亡率随诊断时期推移呈明显下降。
研究期间,CISDCP数据库共纳入确诊的HIV感染者770656名,其中诊断时年龄≥15岁且有随访信息的有763287名。后者随访期间发生死亡的有144,729名,2825名死于自杀(占全部死亡感染者的2.0%),自杀死亡率为142.8/10万人年(95% CI: 137.7~148.2)。
累积发病率曲线显示,2012—2013年、2014—2015年、2016—2018年三个诊断时期HIV感染者的自杀死亡风险呈明显下降(图1)。这可能得益于中国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的持续改善。基于国际、国内研究进展和HIV感染者的实际需求,中国修订完善了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2012年治疗纳入标准由既往的CD4+ T细胞计数200个/µl提高到350个/µl,2014年提高至500个/µl,2016年改为全治疗(即所有HIV感染者一经确诊均可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服务)。尽早、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HIV感染者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自杀死亡的发生。早治疗的感染者还可能获得更大社会支持,增加心理韧性,降低自杀风险。此外,社会歧视减少、经济发展等社会环境变化也不容忽视。
图1 按诊断年份分组, HIV感染者自确诊后累计自杀发生率
HIV感染者诊断后的自杀死亡风险在前三个月最高,并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HIV感染者的自杀死亡风险是同期一般人群的20倍以上(SMR=20.9,95% CI: 20.2~21.7),高于日本、英国、瑞士、西班牙等发达国家抗病毒治疗时期的研究结果。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与HIV感染者中精神疾病患病水平较高有关,中国一项调查发现,治疗的感染者中抑郁比例高达32.9%。
从诊断后时间来看,HIV诊断后三个月的自杀死亡风险最高(SMR=98.1,95% CI: 93.1~103.4),之后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但诊断后一年的自杀死亡风险仍高于一般人群(SMR=9.2,95% CI: 8.5~9.8)。2825例自杀死亡者中,有48.6%发生在HIV诊断后三个月内,72.1%发生在诊断后一年内。研究表明许多自杀事件是因无法应对HIV确诊带来的生活压力而冲动发生,提示前三个月应作为自杀预防的重要窗口期。
HIV检测确诊晚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HIV自杀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诊断前三个月的自杀死亡进行分析,自杀死亡风险高的HIV感染者为男性、高年龄组、中学教育水平和农村居民;而大学教育水平、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诊断年份为2016—2018年的感染者自杀风险较低。检测确诊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HIV感染者发生自杀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 T细胞计数每提高100个/µl,自杀死亡风险将减少30%。关于检测诊断晚与自杀死亡的潜在作用机制少有研究。笔者认为,检测确诊晚的HIV感染者通常处于较严重的疾病状态,低生存率和有限的治疗选择可能会给感染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甚至发生自杀。此外,作为HIV神经认知障碍的预测因子之一,CD4+ T细胞计数低的感染者更有可能出现神经认知障碍,而自杀就是主要的精神并发症之一。
结论
随着HIV治疗关怀服务的不断改善,研究期间HIV感染者的自杀死亡率呈现下降。本研究结果提示HIV诊断、治疗和关怀过程中开展自杀预防的重要性,同时应将HIV感染者自杀预防的重点集中在HIV确诊后的前3个月。END
本文转发自柳叶刀TheLancet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