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文总结 | 尿糖阳性的临床意义

2023-05-04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什么情况下尿糖才会阳性?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被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几乎全部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入血。因此,最终的尿液含糖量甚微,用一般的方法检查不出来,故尿糖为阴性。


但当血糖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尿中即可出现尿糖,即尿糖阳性。所谓「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就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通常为 8.9~10.0 mmol/L。


尿中是否出现葡萄糖取决于三个因素:

(1)血糖水平;

(2)肾小球滤过率(肾脏对血糖的滤过能力);

(3)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尿糖阳性」的种类及病因




尿糖高并没有这么简单,而是应该结合实际临床表现来判断,尿糖阳性的情况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01


高血糖性糖尿


一般是血糖水平较高,超过了肾糖阈,从而导致尿糖阳性,最常见于各种糖尿病:如 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以及各种继发性糖尿病等等。这种情况最常见。


此外,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生长激素瘤等,也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及尿糖阳性。


02


肾性糖尿


其特点是糖尿阳性但血糖不高。患者无论空腹或饭后,任何一次尿液标本均含有尿糖,但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均正常,其病因与肾小管缺陷,导致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低有关。临床分为原发性肾性糖尿、继发性肾性糖尿、生理性肾性糖尿。


(1)原发性肾性糖尿:

与先天遗传有关,这里面主要包括两个病: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和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综合征),患者都是血糖正常但有糖尿,不同的是前者预后良好,不需要治疗,而后者往往预后不好。


(2)继发性肾性糖尿:

指继发于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肾毒物质损害所致。


肾病性肾性糖尿: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还有其他原因:如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某些重金属(如汞、镉、铅等)中毒也可导致肾性糖尿。


(3)生理性肾性糖尿:

也称妊娠期肾性糖尿,少数(约 10%~15%)妇女在妊娠中晚期,可因暂时性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分娩后可恢复正常。


03


假性糖尿


尿中还原物如维生素C、尿酸或随尿排出的药物如:维生素C、葡萄糖醛酸、异烟肼、链霉素、水杨酸、阿司匹林、水合氯醛、中药的黄连、黄芩、大黄等,可使班氏剂中铜还原,呈现假阳性。


但是随着尿干化试纸法的改进,加入维生素C模块,这种假阳性已经部分避免。


04


一过性糖尿


如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静滴大量高糖和应激性糖尿(在颅脑外伤、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时,血肾上腺素或胰高糖素升高),出现一过性糖尿。另外精神过度紧张还可以导致精神性糖尿。也是一过性的。


05


非葡萄糖性糖尿


除了葡萄糖外,如果其他糖类进食过多或该糖在体内出现代谢障碍,致使血中浓度升高时也会出现相应的糖尿。哺乳期的女性由于乳腺产生过多乳糖,也会随尿排出形成乳糖尿。



“尿糖阳性”的诊治流程




临床上,凡遇到尿糖阳性的初诊患者,首先要查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必要时还要做“糖耐量试验”等。如果患者血糖高、有糖尿病,则按糖尿病处理;如果患者血糖正常,则考虑患者是“肾性糖尿”,需要结合既往病史、遗传家族史、临床症状、身体发育以及有关化验检查,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如果是后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一般说来,原发性肾性糖尿,预后良好,通常不需要治疗。继发性肾性糖尿因原发病不同而不同,需要针对原发病给予治疗。


总之,尽管尿糖阳性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但这并不代表尿糖阳性一定就是糖尿病。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血糖而非尿糖。尿糖阳性的原因有很多,许多时候,尿糖阳性但血糖正常。因此,对“尿糖阳性”的患者,一定要追根溯源,明确病因,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来源:整理自李青科普、检验星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