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又一位老戏骨廖启智患上胃癌。
演员廖启智
3月22日晚间媒体报道,知名老戏骨、“黄金配角”廖启智不幸患上了胃癌,日前全面停工积极的接受治疗。由于情况一度病危,所以他的好友都积极地为其加油鼓劲。
1980年,廖启智在周润发和赵雅芝主演的《上海滩》中参演出道,几十年来经典角色无数,曾经两度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不过廖启智十分擅长演出警察等角色。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每年有40余万新发病例,因胃癌死亡人数超过20万。
2019年10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中国及东亚等地区是胃癌高发的地区。尤其高钠饮食和男性吸烟是两大危险因素,在饮食中减少高盐食物是解决高风险亚洲国家胃癌问题的方法之一。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重要的危险因素。201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及消化性溃疡病学组发布的《第五次幽门螺杆菌共识》显示,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幽门螺杆菌感染后100%会产生组织学上的炎症,但是有70%的人没有症状,有10%的人可能有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溃疡。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为我们人体消化大量食物,一旦有了胃病,如果不加控制,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原来种的是庄稼(正常胃细胞),由于过度开发(年龄增加、不良饮食习惯等)造成水土流失(腺体萎缩),水土流失后庄稼就不生了(正常胃黏膜逐步丧失),再后来便被疯狂生长的野草侵略(异型增生),当野草把养分都汲取了,整片土地的结局就是沙漠化了(癌症死亡)。由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且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约为1%)。只有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萎缩性胃炎确定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如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及早饱感,还可有食欲减退、嗳气、泛酸、恶心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消瘦、乏力、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说到这,想起一位医生前不久的亲身经历。在短短的几天内,数字触目惊心:
中晚期癌,占了15个;占比83.33%;
早期癌只有3个,占比16.7%!
最小年龄38岁,最大77岁;
在15个进展期患者中:
有13位患者是这辈子第一次做胃肠镜;全部都是出现了非常典型的症状才来做的检查;
有2位患者是没有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症状,才想起来上医院的。
在发现的3例早癌中,有2个是常规体检,没有任何消化道症状;
一个是因为胃不舒服,却查出来食管早癌,算是歪打正着,他也没有任何食管的症状。
我们的主任慨叹道:“这些晚期癌,至少90%是可以避免的!做个胃肠镜就可以提前发现,并且有很大把握治愈的。”
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甚至肝癌,在早期的症状,其实就是‘没有症状’。
以胃癌为例,超过80%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或者仅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烧心、胃胀等,很容易被忽视掉。
当出现所谓的“报警信号”时候,才慌不迭的去做胃镜,十有八九已经病入膏肓了。
因此一定要牢记:早期癌九生一死,晚期癌九死一生!建议3类人群进行早癌筛查:有家庭癌症史、高危因素的人及40~45岁以上人群,在健康体检时,应进行电子胃肠镜专项检查筛查消化道早癌。消化道癌发病的3类高危人群如下:
食管癌高危人群有:有消化系统症状;有食道癌、胃癌家族史;以前初筛普查时发现食管黏膜上皮重度增长,或食管炎患者;原因不明的食管或胃内隐血试验阳性者;抽烟、抽烟加饮酒,长期大量食用发酵霉变酸菜、霉变食物,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的人群。慢性食管炎伴有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为高危人群。
胃癌高危人群有: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等)。
大肠癌高危人群有:有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结直肠癌高发年龄40岁及以上人群有以下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脓血便、血便;大便潜血多次阳性;痔疮出血;贫血;腹痛;腹胀;腹部包块;食欲下降;消瘦。有结直肠癌家族史人群;有结直肠息肉家族史人群;息肉就是肠壁上生长的凸向肠腔的增生物。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样的息肉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防止病变成为大肠癌。
来源:三甲传真综合健康时报、胃肠病、老杜说健康、吉米大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