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PET-CT的辐射真的会致癌吗?

2020-06-16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PET

影像学是目前疾病诊断和疾病复查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目前大家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影像学的辐射问题也成了大家热衷讨论的话题。PET-CT是对肿瘤进行诊断鉴别肿瘤有无复发、对肿瘤进行分期,寻找肿瘤原发和转移灶的临床的手段,很多人觉得PET-CT辐射量很大,所以在医生建议后能躲避则躲避。那常规影像学检查或者PET-CT是否真的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呢?


PET-CT的原理

微信图片_20200616191016.png


     PET-CT和CT的区别是什么呢?实际上,简单来说就是 PET-CT就是在CT的基础上复合了PET,但这里面的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特殊的相互融合。PET和CT各自有什么“职能”呢? PET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中文全称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需要向人体注入显像剂的,有代谢活性的位置就会显像。简单说来就是利用肿瘤爱吃糖,当显像剂(一种葡萄糖类似物)注入到体内后,肿瘤细胞会“拼命”摄取显像剂,吸收后即可显像,进而可以找到病灶。而CT是医学影像层面,通过CT我们可以看到病变的结构。

    举个例子来说,拿炒熟的红豆(没有活性)和未经处理的红豆(有活性)来代替体内的病灶,当我们选用CT去观察两个病灶时,其实在外观与结构是没有区别的,但如果使用PET-CT就可以很好的区分两者,因为两者一个因高温已经不活跃了,而生豆则还是活跃分子。所以当复合体“PET-CT”出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病灶的位置结构还能看到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一次显像即可同时获得病灶的精准位置又可以知道病灶的恶性程度。


PET-CT辐射量有多少呢

一次PET-CT检查辐射摄取量大概约为25 mSv( mSv为衡量辐射剂量的一种单位。)那我们该如何去衡量25毫西弗是多还是少呢?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的空间里本来就存在很多来自宇宙的辐射。对一般日常不接触辐射性物质的人来说,每年的正常因环境本底辐射摄取量是每年大概约3毫西弗。什么是本底辐射呢?本地辐射指人类生活环境本来存在的辐射,主要包括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受到天然本底辐射,不同地区、不同居住条件下的居民,所接受的天然本底辐射的剂量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



各类检查的辐射量

检查项目

有效剂量

与自然本底剂量对比

胸部CT

 7   mSv

        2年

胸部低剂量CT

1.5 mSv

        6月

胸片

0.1 mSv

       10天

PET-CT

25 mSv

        8年



辐射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辐射带来的危害是分情况的,一种是“不必恐慌”,另外一种是“无能为力”

不必恐慌是因为当我们接触了辐射,但辐射量必须高到一个阈值,才会出现的危害。所以这是我们不必恐慌的原因,在规医学影像学检查中,医疗辐射量通常远低于这个临界值,因此不会出现紧急性的危害。

“无能为力”是因为,辐射也有随机化的效应,就是说只要接触了辐射(不管量多量少),就可能发生的危害,主要包括辐射致癌和辐射致基因突变。并且这种情况没有办法预测和预防。


辐射真的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吗?

拿PET-CT来说,上文中所列出的PET-CT检查一次的有效剂量为25 mSv,与CT发出射线不同, PET辐射来自显像剂里的能够带来辐射的一种元素——18F,但不要听到它是放射性元素,就会觉得它一直在体内存在。放射性元素是有他们独特的性质的,在体内18F处于不断的衰变,什么叫衰变呢?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减少。并且18F的物理半衰期为110分钟,也就是说,当做了PET-CT检查的患者每经历110分钟,辐射对身体的损害会减少一半,所以做完检查后的几个小时就可以将显像剂代谢到体外,当放射性元素的量降到开始量的 一半时所用的时间成为生物半衰期。所以对于常规检查所产生的辐射量,大家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并且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证明100mSv以下的辐射使癌症增加,所以说医学影像学检查致癌的说法是不确切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减少辐射的暴露。




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在不同时刻摄取辐射,比如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每天吸20支烟年0.5-2mSv。所以对待影像学检查所带来的辐射,我们也不要存在过度的恐惧;而是应当依据合适的检查,进行科学防护。

来源:王颖轶大夫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