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 AACR丨程颖教授:窥探一线前景,索凡替尼联合方案有望为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3-04-20作者:Kangn资讯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年发病数为82.8万人,其中约85%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1]。由于NSCLC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阶段。目前,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与血管靶向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了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索凡替尼(surufatinib)是兼具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双重活性的新型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其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3(VEGFR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和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为作用靶点。作为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物,索凡替尼现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进展期非功能性、分化良好(G1、G2)的非胰腺和胰腺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瘤。不仅如此,索凡替尼在诸如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个肿瘤领域均有研究开展[2-3]和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抗肿瘤治疗前景。


本次,在2023年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上,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公布了一项关于血管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的研究[4],该研究报道了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NSCLC的临床试验结果,同时对PD-L1高表达和低表达亚组分别进行了评估。对此,本文特邀程颖教授分享研究成果,对索凡替尼联合方案在NSCLC的临床应用展开解读。







程颖 教授

吉林省肿瘤医院

一级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

吉林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临床研究一体化诊疗中心主任

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副理事长

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肿瘤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肺癌培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组成员

吉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吉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论坛报: 您牵头开展的这项关于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PD-L1阳性晚期NSCLC的研究,其研究设计有何特别的考量?

程颖教授: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重塑了肺癌治疗新格局,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基石。肿瘤细胞PD-L1表达阳性是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目前针对这类人群采用免疫单药或者联合化疗是临床一线治疗的主要策略,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PD-L1阳性人群免疫治疗的疗效,同时避免化疗药物带来的毒副反应,我们希望探索一种去化疗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从而为PD-L1阳性人群带来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索凡替尼是一种具有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的小分子TKI药物,能够改善肿瘤微环境,与PD-1抑制剂联合可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机制。因此,我们设计该项研究,来评估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能否为PD-L1阳性人群带来更好的疗效,同时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在临床研究设计上,我们也进行了一定的考量:一是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主要终点采用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则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期(OS)等,我们期望能够尽快了解此种联合策略的初步抗肿瘤活性,为后续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二是在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方面,研究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安全导入期,用于确定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6名患者接受索凡替尼(250mg qd)联合特瑞普利单抗(240mg q3w)治疗,在I期研究中显示在单药推荐剂量下的索凡替尼(300mg qd)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比索凡替尼(250mg q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因此在本研究中索凡替尼采用250mg qd用法,安全导入期结果显示患者耐受较好;第二部分为多队列研究,计划220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共11个队列包含多个瘤种),其中NSCLC队列计划入组20例PD-L1阳性患者。三是考虑对于NSCLC队列患者,PD-L1高表达和低表达人群免疫治疗的疗效存在差异,两类人群目前临床治疗策略亦不相同,高表达人群目前以免疫单药治疗为主,而低表达人群治疗以免疫联合化疗为主,因此该研究进一步将PD-L1阳性人群分为PD-L1高表达(TPS≥50%)和低表达(TPS<50%)亚组,了解联合治疗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效,为后续进一步的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论坛报: 在这一特别的研究设计下,目前该研究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果?

程颖教授:截至2022年8月31日,本研究已从多个中心共招募了23名晚期NSCLC患者进行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其中PD-L1 TPS ≥50% 和<50%患者分别为10例和13例,中位随访时间13.1个月。


在肿瘤应答情况方面,在可评估的21名患者中(至少有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12例达到PR,9例SD,所有患者经确认的ORR为57.1%(12/21)。在PD-L1表达的亚组分析中,PD-L1低表达(TPS<50%)的患者中6例达到PR,6例SD,确认ORR为50.0%(6/12);PD-L1高表达(TPS≥50%)患者中6例达到PR,3例SD,确认ORR为66.7%(6/9)。(图1)


图1 与基线相比目标病变总数的最佳变化(RECIST v1.1)


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9.6个月(95%CI: 5.5, NR)。其中,PD-L1低表达患者亚组的中位PFS为6.9个月(95%CI: 1.6, NR),而PD-L1高表达患者亚组的中位PFS时间为9.7个月(95%CI: 0.7, NR)。亚组分析显示了两组患者对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应答能力,相比低表达亚组,PD-L1高表达亚组显示了更好的ORR和PFS(图2、图3)。


图2 无进展生存分析


图3 泳道图


在安全性方面,索凡替尼联用特瑞普利单抗的中位治疗时间为8.4个月(0.7-16.2)。在入组的23名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事件(AE)为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5例,65.02%)、蛋白尿(15例,65.02%)、高甘油三酯血症(13例,56.5%) 等。出现3级以上的AE共计17例(73.9%), 主要集中在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4例,17.4%)、钾中毒(3例,13%)和高血压(2例,8.7%)。初步数据显示了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治疗方案在该项研究中毒性可控,耐受性较好。


论坛报: 对于目前的研究结果,您认为索凡替尼在其中的表现如何?您对索凡替尼在NSCLC的未来应用有何期待?

程颖教授:这项II期临床研究结果展现了该治疗方案的初步疗效,对于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使用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进行一线治疗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且安全性可控,尤其PD-L1高表达人群获益更为显著。该研究主要终点为ORR,在PD-L1高表达和PD-L1≥1%人群中ORR分别为66.7%和57.1%,与既往临床研究的历史数据相比(KEYNOTE-024研究在PD-L1高表达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的ORR为44.8%[5],KEYNOTE-042研究在PD-L1≥1%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的ORR为27.3%[6]),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具有良好的缓解率,但仍需要随机对照III期研究来验证该联合治疗的生存获益。


目前针对口服多靶点抗血管TKI类药物联合免疫治疗一线用于晚期NSCLC患者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在LEAP-007这项III期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PD-L1阳性患者的中位OS为14.1个月,没能超过帕博利珠单抗的中位OS(16.4个月)[7]。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血管TKI药物也进行了联合治疗的探索,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法米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一线治疗NSCLC的两项II期研究[8-9]展现了较好的初步疗效和耐受性。索凡替尼作为中国自主原研的小分子靶向创新药物,其同时具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调节肿瘤免疫系统的双重机制,在与抗PD-1/PD-L1类药物的联合治疗研究中显示出了一定的协同抗肿瘤活性[2,4],为其在NSCLC领域的探索提供参考,具体有待后续III期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的发布。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 Zheng R,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2,02:002.

[2] Cheng Y, et al. Surufatinib plus toripali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after failure of 1L systemic chemotherapy. 2021 ESMO IO. 157P.

[3] Zheng YF,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rufatinib(HMPL-012) as a third-line or further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ESMO 2022, Number 1039P.

[4] Cheng Y, et al. Surufatinib plus toripalimab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ith PD-L1 positive expression: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phase 2 study. 2023 AACR.

[5] Reck M, et al. KEYNOTE-024 Investigators.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PD-L1-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6 Nov 10;375(19):1823-1833

[6] de Castro G Jr, et al. Five-Year Outcomes With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Tumor Proportion Score ≥ 1% in the KEYNOTE-042 Study. J Clin Oncol. 2023 Apr 10;41(11):1986-1991.

[7] Efficacy and Safety Study of Pembrolizumab (MK-3475) With or Without Lenvatinib (MK-7902/E7080) in Adults With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Positive Treatment-naï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K-7902-007/E7080-G000-314/LEAP-007)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3829332)

[8] LBA57: Sintilimab plus anlotinib versus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metastatic NSCLC (SUNRISE): An open label,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2022 ESMO.

[9] Shengxiang Ren.Camrelizumab plus famitin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ith PD-L1 TPS ≥1%: a report from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II basket trial.ELCC 2023:43P.




本资料由和黄医药提供支持。

本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作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亦非广告宣传。处方请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请勿分发或转发本资料。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