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要点总结

2021-04-28作者:壹声经验
非原创 尿崩症

作者: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张一平


正常人尿液的颜色通常为淡黄、透明的状态。饮水量大的时候,尿液颜色会偏淡;饮水量少,尿液颜色则会偏深。


很多人觉得,如果小便清亮透明,应该证明是健康的吧?


如果出现小便次数异常增加,尿液量大,小便无色、透明,且持续了多天没有缓解,很可能是尿崩症的表现。


尿崩症(Dl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又称精氨酸加压素(AVP)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或者肾脏对ADH不敏感致肾小管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尿量一日超过3L即可称尿崩症(DI)。


病因及发病机制

依据病因分类,DI主要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两类。


1.中枢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ADH合成、转运、贮存和释放所致,可分为继发性、特发性和遗传性尿崩症。


继发性尿崩症主要病因:下丘脑-神经垂体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转移瘤;脑部创伤、颅部术后。此外,脑炎、脑膜炎、肉芽肿性疾病、淋巴性垂体炎、脑室内出血均可引起中枢性尿崩症。若任何病变破坏下丘脑正中隆起以上部位,常引起永久性尿崩症;若病变在下丘脑正中隆起以下者为暂时性尿崩症。


约30%的中枢性尿崩症为特发性,原因不明。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较少见。


2.肾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有遗传性与继发性两种。


引起继发性肾性尿崩症的主要原因是:


➤慢性肾小管损害性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阻塞性尿路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坏死、骨髓瘤、肾脏移植与氮质血症等;


➤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引起的代谢紊乱;


➤庆大霉素、头孢唑林、诺氟沙星、阿米卡星、链霉素、大剂量的地塞米松、碳酸锂等药物。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


尿崩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烦渴、多饮、多尿,起病常较急。呈持续低比重尿,尿比重小于1.006。多数患者除因饮水、小便次数多影响生活质量外,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严重者可有电解质紊乱、视力下降,部分患者体型偏瘦。此外,根据抗利尿激素缺乏程度DI可分为“完全性尿崩”和“部分性尿崩”,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1.完全性尿崩症


患者24小时的尿量多达5~10L,尿比重在1.005以下,尿渗压常为50~200mOSM/L,尿如清水。尿渗透压可小于血浆渗透压。


2.部分性尿崩症


患者24小时的尿量2.5~5L,如限水,尿比重可大于1.010,尿渗压常为290~600mOSM/L,尿渗透压可大于血浆渗透压。


尿崩症的诊断要点


首先根据病史、尿量、尿比重与渗透压确定是否有尿崩症,然后确定其发病部位和病因。根据患者烦渴、多饮、多尿及持续低比重尿,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可明确诊断。如为中枢性尿崩症,应进一步鉴别其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如无确切的脑部和下丘脑-垂体部位器质性病变的依据,才可考虑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


诊断要点:


多饮:一日饮水4~20L;

多尿:一日尿量6~15L;

尿比重小于1.006;

限制水的摄入量后没有尿浓缩能力;

血浆渗透压增高;

除肾性尿崩症外,使用ADH可纠正尿崩症的多尿症状。


尿崩症的治疗


尽量查明病因,采取必要的对因治疗措施为尿崩症的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继发性尿崩症治疗其原发病后,患者可完全恢复,如轻度脑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尿崩症。特发性尿崩症患者恢复可能性微小。


2.药物治疗


➤对于一日尿量少于4L的轻型尿崩症患者,只要饮足需要的水量即可,不必进行治疗。


➤激素替代疗法:去氨加压素有抗利尿作用,无加压作用,可口服、肌内注射剂、鼻腔吸入给药。其他药物,如揉酸加压素注射液、加压素水剂、赖氨加压素。


➤其他抗利尿药:氢氯噻嗪对尿崩症患者具有抗利尿作用,为肾性尿崩症的唯一用药。卡马西平能刺激ADH的分泌,氯磺丙脲既能刺激ADH的分泌也有增强ADH的作用,两种药物均有抗利尿作用。


来源:内分泌小故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