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小细胞肺癌(SCLC)侵袭性强、预后差,过去30多年来,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性使广大患者的生存预后难以实现突破。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为ES-SCLC患者带来了长生存甚至临床治愈的新希望。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论坛报》联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委会,特别发起“为生命加油”小细胞肺癌长生存优秀病例展播项目,旨在通过征集并展示接受免疫治疗的ES-SCLC长生存案例,为临床医生提供宝贵的参考,推动ES-SCLC一线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助力我国肺癌诊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期,我们分享一例57岁初诊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的诊疗历程,经一线免疫联合化疗和免疫单药维持治疗,不仅短期内实现了肺部及脑部病灶的快速、深度缓解,更在长期随访中持续保持无瘤状态,无进展生存期(PFS)已超过五年,达到了临床治愈。这一振奋人心的案例,强有力地印证了免疫治疗为ES-SCLC患者带来稳健的长生存获益。
医者视角:免疫治疗突破生存壁垒,ES-SCLC伴脑转移患者实现超5年PFS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一般情况:男性,57岁。
主诉:干咳1月余,痰中带血20余天
初诊情况:患者2020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伴胸闷,无发热、胸痛,未予以重视及诊治。随后无明显诱因出现痰中带血,鲜红色血丝为主,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无好转。患者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门诊就诊,行胸部CT提示左肺门占位,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于2020-04-13收入我科住院。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否认吸烟史
辅助检查
2020-4-14 胸部CT平扫+增强:1.左肺门占位,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2.左肺散在条片影,考虑感染灶;左下肺小结节,请随诊。3.心包少量积液;左侧胸腔少量积液。4.所示肝囊肿;左肾结石,左肾萎缩,左肾盂肾盏稍扩张、积液。
2020-4-25 胸部及腹部CT平扫+增强:对比2020.04.14老片:1.原左上肺中央型CA伴纵隔淋巴结转移,较老片稍增大。2.左肺散在条片影,考虑感染灶;左下肺小结节,较老片未见变化。3.心包少量积液;左侧胸腔少量积液。4.肝囊肿。5.左肾萎缩,左肾盂肾盏扩张、积液,左肾结石。6.前列腺钙化灶。
2020-4-26 颅脑平扫+增强:1.双侧大脑及右侧小脑多发结节影,考虑转移瘤。2.大枕大池,随诊。3.所示:左侧上颌窦炎。
2020-4-27 骨扫描:未见明显骨转移改变征象,请结合临床,定期复查(3-6个月)。
2020-4-24 病理:气管镜下活检病理提示小细胞癌。免疫组化:CK(+);TTF-1(3+);CD56(3+);Syn(+);CgA(+);Ki-67(70%+);NSE(部分+);CK8(+);CK(18+);LCA(-)
检验:血NSE 39.40ng/ml,CYFRA21-1 3.62ng/ml,CEA、SCC正常。三大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基本正常。
诊断
肺小细胞癌(T4N2M1,IVA)
脑继发恶性肿瘤(双)
纵膈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
肾结石(左)
肾积水(左)
肝囊肿
一线治疗
治疗方案:2020-04-29入组“一项评估HLX10(重组抗PD-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卡铂-依托泊苷)在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中的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研究”,后续揭盲为入组试验组,接受斯鲁利单抗(HLX10)+EC治疗。
具体方案:
1. 2020-05-08、2020-05-28、2020-06-18、2020-07-09行4周期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
2. 2020-07-30起行斯鲁利单抗单药维持治疗。
疗效评估:2周期后,肺部病灶疗效评价PR,脑部病灶疗效评价CR。4周期后,肺部病灶亦达到(CR)。后续随访及2024-06-12出组临床研究时,患者疗效评估持续CR。
基线和治疗期间胸部CT随访结果
基线和治疗期间颅脑转移灶随访结果
3、安全性评估:临床试验期间受试者总体安全性良好,未见明显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4、随访:患者2024-06-15出组时,无明显不适,腹部CT、颅脑磁共振、骨扫描未见转移灶,整体评估疗效为CR,后未继续返院行抗肿瘤治疗。末次随访至2025年10月,PFS超5年,实现临床治愈。
诊治体会
黄方 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呼吸慢病管理与康复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病运动康复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肺癌分会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肿瘤精准诊疗分会委员会,委员
本例患者初诊时为ES-SCLC伴颅脑转移,病情危重。我们曾担忧其可能因颅内症状加重而影响治疗与生存。此类患者既往中位生存期不足半年,治疗需争分夺秒。
令人振奋的是,患者仅接受2周期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后,颅脑及肺部病灶即显著缩小,部分转移灶消失,展现出深度、快速的缩瘤效果。后续治疗中症状及影像持续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5年,疗效显著。在安全性方面,该方案整体耐受性良好,我中心多数患者(本例患者在内)未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且未出现血液学毒性、免疫性肺炎、心肌炎等常见风险,为长期维持治疗与持续获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对于ES-SCLC患者,我们应在初诊阶段就为其制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标准,在治疗全程中,临床医生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定期通过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评估疗效,以便及时优化治疗策略。与此同时,构建协同的医患沟通团队也至关重要,我们鼓励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决策,帮助其重建信心,并重视情绪管理与营养支持,引导患者通过积极沟通、参与社会活动及均衡饮食来改善生活质量。此外,患者还需学会关注自身症状,建立规范的随访档案并保持定期复查,从而为实现长期高质量的生存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点评
温桂兰 教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前任科主任、主任医师
江西省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常务理事
江西省抗癌协会理事
江西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执行主席
江西省呼吸专科医联体副理事长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肺癌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常委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尤其是肺癌
呼吸系统感染、疑难病症诊治
研究方向为肺癌、肺部感染
本例患者为初诊57岁的ES-SCLC伴脑转移患者,在传统放化疗时代,此类患者预后较差,临床迫切需要能有效提升其生存期的治疗方案。
全球多中心Ⅲ期ASTRUM-005研究旨在评估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在ES-SCLC一线治疗中的价值。作为该研究分中心单位,我们抱着对创新型PD-1抑制剂疗效的期待,推荐患者入组了这项临床试验。从治疗效果来看,快速且持久的肿瘤缓解为患者实现了临床治愈。令人欣喜的是,本研究中心已有3例患者生存期超过五年,且均处于无疾病的CR状态,包括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消失,这一成果远超最初预期。因此,对于ES-SCLC,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是目前我们强烈推荐的一线标准方案。
同时,本例患者能够获得如此显著的疗效,不仅得益于前沿药物的应用,也离不开我院肺癌诊疗中心所提供的从精准诊断到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全程保障体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立了肺癌诊疗中心,为肺癌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管理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在诊断方面,我们配备了包括先进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EBUS)、以及CT/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等多种精准诊断手段,能够对肺部及纵隔病灶进行早期、准确的诊断。
在治疗方面,我院依托多学科诊疗(MDT)团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早期患者,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对不宜手术者,则广泛应用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治疗及气管镜介入(如硬镜、支架植入等)等局部治疗技术。放疗中心拥有外照射与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先进设备,可开展根治性放疗与姑息性放疗,在有效控制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组织功能、缓解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综合诊疗措施,目标是帮助更多肺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将肺癌转变为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病。本病例的成功,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本文由温桂兰教授、黄方医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