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吃口服药怎么喝水有讲究
口服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且患者对其接受程度高,一般给药方法都是“一天X次,一次X片”,简单又易懂。但每种药品在具体服用时,因其理化性质、吸收代谢特性的不同,服药方式可能天差地别,并不是喝口水咽下这样简单的问题。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服用口服药时的注意事项。
01
吃药该喝多少水?
大部分口服药都需要用水送服,这样可以使药物更加顺利进入胃部,从而被吸收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发挥药效。一般情况下,患者服药前可先喝一口水使咽喉湿润,再饮用200~400 ml水将口服药送服下,从而加速药物通过咽喉及食道达到胃部,继而增加胃的排空速率,使药物更快达到小肠,加速药物吸收。
服药尽量选择温开水,用果汁、茶水、牛奶等液体送服可能会使药效下降。另外,尽量不要干吞药物,否则药物可能长时间滞留在食管中,特别是一些有刺激性的药物,会对食管黏膜产生比较大的刺激,并且不利于药物吸收。
02
哪些药服用后需要大量饮水?
1. 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如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补铁剂等。在服用时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
2. 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损伤的药物:如喹诺酮、磺胺类、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容易在尿中析出不溶性结晶,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损伤,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等,大量饮水可以增加排尿量,使尿液中药物的浓度降低,避免析出结晶损害肾脏。
3. 盐类泻下药、解热镇痛药:如硫酸镁和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等。下泻或出汗丢失的水分需及时补充,防止水盐代谢紊乱。
4. 胶囊类药物:胶囊容易黏附在胃壁上,溶化的药物不能均匀散开,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
此外,有些药物可能引起口干,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服用这类药物后需多喝水缓解口干;服用抗痛风药时,也应大量饮水,以降低黄嘌呤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的风险;服用排肾结石的药后,同样须大量饮水,以便冲洗尿道,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和尿盐沉淀的风险。
03
哪些药不能立刻喝水/不宜多饮水?
1. 抗酸、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复方谷氨酰胺颗粒、硫糖铝等。此类药物进入胃内后会变成无数不溶解的细小颗粒,像粉末一样覆盖在受损的胃黏膜表面,保护其免受胃酸侵蚀,服药后不宜马上饮水。
2. 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等。此类药物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均匀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以吸附致病微生物。
另外,止咳糖浆类药物服用后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服用后也不宜马上喝水;苦味健胃剂是利用其苦味,反射性促进胃液分泌来增进食欲,服用后同样不适宜马上饮水。
04
哪些药不能用热水送服?
1. 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这些酶制剂是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而失去药效。
2. 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B等。这些药遇热后容易被氧化还原分解从而失效。
3. 活疫苗类药物:如小儿麻痹症糖丸。这类药物服用时应用凉开水送服,水温过高时疫苗易被灭活。
4. 含活性菌类药物: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等。这类药物遇热后活性易被破坏。
05
还有些药不能喝水?
以硝酸甘油为例的舌下片,应将药物直接放在舌头下面,通过舌下黏膜血管吸收并且起效迅速,千万不可用水送服,否则会失去急救作用。另外消心痛片、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硝苯地平片片等,当心绞痛突然发作、发生高血压危象时,为了更快地发挥药效,可先将药物咬碎后再置于舌下。如口腔干燥,可含少许白开水,以利于药物的吸收,但不可用水送服。
06
吃药姿势也有讲究?
很多人吃药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姿势,要么躺着要么一边玩一边吃。其实吃药的时候是需要安静的,千万不要躺着吃药。如果躺着吃药的话,那么药物就很容易黏附在食道壁上面,不仅会严重影响到药效,而且还会刺激到我们的食道,从而引起咳嗽或者是局部的炎症,甚至是严重的损害我们的食道壁,所以说我们最好坐着吃药或者是站着吃药。
综上所述,由于口服药剂型、吸收方式以及理化性质的不同,许多口服药都有其特殊的服用方法,本文只概括地介绍了部分常见药物的服用方法。大家在服药之前,最好预先咨询医生和药师,掌握了正确的用药方法,才能保证药物发挥其应有效果。
本文转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药剂科
换药后剂量怎么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