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陈荣昌教授团队发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黏液栓与未来中重度急性加重风险之间的关联:一项中国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

2025-10-23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导语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荣昌教授团队于2025年9月9日在CHEST杂志(2025年IF:8.6)上发表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Airway Mucus Plugs and Risk of Moderate-to-Severe Exacerb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OPD: Results From a Chines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该研究为中国第一项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黏液栓与未来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COPD患者中,气道黏液栓与未来中重度急性加重风险增加有关,提示临床医生应重视识别 CT扫描中的气道黏液栓,并及时实施干预措施,以减少急性加重发生风险。

图片


01

研究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其致残、致死和医疗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黏液功能障碍是COPD的一个关键病理生理特征,导致黏液在气道中积聚和堵塞。研究表明,气道黏液栓与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急性加重和死亡率等相关。虽然国外已有研究发现黏液栓与COPD加重相关,但缺乏中国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明确气道黏液栓与COPD患者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关系。


02

研究方法

这项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了194例在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符合GOLD诊断标准的稳定期COPD患者。患者随访1–2年,通过电话和门诊评估并记录急性加重事件(门诊需抗生素/口服激素治疗或经急诊、住院治疗)。按 Netter 支气管解剖分 18 个肺段,每个肺段有黏液栓(图1)计1分,无则计 0 分,总分为 0~18 分。根据黏液栓累及肺段数分为3组:0、1–3、≥4分。

图片

图1 在自上而下的轴向连续切片中 RB10 节段黏液栓形成过程,左图箭头示部分阻塞气道,右图箭头示黏液栓完全阻塞。


03

研究结果

中国COPD患者黏液栓患病率高:在纳入分析的194例稳定期COPD患者中,高达78%的患者CT扫描中发现气道黏液栓(MPs)。其中,22%的患者无黏液栓(0分),35%的患者有1-3个肺段受累(1-3分),43%的患者有≥4个肺段受累(≥4分)。

黏液栓负荷与更差的临床基线特征相关:黏液栓评分≥4分的患者,其BMI、肺功能(FEV₁、小气道功能指标)、症状评分(CAT和mMRC)均更差,且既往发生重度急性加重次数更多。

黏液栓能识别 “隐性高危”的急性加重患者:近半数(46%)既往无AECOPD 史的患者,随访期间仍发生中重度 AECOPD,这一类被定义为“隐性高危”患者。他们黏液栓发生率更高(黏液栓评分≥4占63%,显著高于无 AECOPD 组的35%)。

黏液栓显著增加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在1年随访期间,共有59例患者(30.4%)经历了至少1次中重度急性加重(AECOPD)。未来发生中重度AECOPD的比例在黏液栓评分为0、1-3和≥4分的患者中分别为12%、25%和44%(图2)。

图片

图2 黏液栓评分类别中有或没有发生中度至重度加重(非AECOPD组或AECOPD组)的患者比例。

黏液栓与 AECOPD 风险呈“剂量反应”:负二项回归分析显示,经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黏液栓评分每增加1分,未来发生中重度急性加重的风险就相应增加8.3%(校正IRR = 1.08;95% CI, 1.01-1.16;P = 0.028),且这一关联在2年随访中仍稳定存在(校正 IRR=1.08,95% CI 1.02-1.15,P = 0.006)。

黏液栓负荷是AECOPD强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评分为0和1-3分的患者相比,评分≥4分的患者发生首次中重度AECOPD的时间显著缩短(P < 0.001)(图3)。

图片

图3 黏液栓评分类别患者在1年随访期间首次出现中度至重度加重的时间的生存曲线。

Cox 回归分析显示,经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与无黏液栓的患者相比,黏液栓评分≥4分的患者发生中重度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了5倍(校正HR = 5.02;95% CI, 1.84-13.75;P =0 .002);与黏液栓评分1-3分的患者相比,其风险也增加了2.3倍(校正HR = 2.32;95% CI, 1.25-4.33;P = 0.008)。这些结果在2年随访期间保持一致。


04

结论

本研究在中国COPD人群中首次通过前瞻性研究证实,CT扫描发现的气道黏液栓是COPD患者未来发生中重度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黏液栓负荷越高(特别是≥4个肺段受累),急性加重风险越大。并且黏液栓能识别 “无既往加重史” 的隐性高危患者,成为 COPD 风险分层的重要补充。


总的来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气道黏液栓独立增加了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未来中度至重度急性加重的风险。无论患者的吸烟状态、急性加重历史或GOLD分期如何,临床医生应优先在CT扫描中识别气道黏液栓,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轻急性加重的风险。



通讯作者



图片

陈荣昌 教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前任院长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第十届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会长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 组长/慢阻肺联盟 主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 理事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委员会 名誉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第七届主委(2011-2015)

  •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副主任

  • 慢阻肺全球防治倡议(GOLD)理事会 理事

  • 深圳市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通讯作者



图片

王凤燕 主治医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

  • 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与项目随访部骨干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呼吸内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秘书

  • 广州市呼吸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

  •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


第一作者



图片

梁振宇 副主任医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 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 广医一院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项目研究与随访部副主任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秘书

  • 国家基层慢阻肺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

  • 广州市医师协会青年医师分会常委

  •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


图片

杨宇琼 住院医师

  • 医学博士,博士后

  • 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委员


图片

冯胜川 住院医师

  • 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 师从陈荣昌教授


图片

李雪萍 硕士

  • 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 师从王凤燕主治医师

来源 南山呼吸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