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嗳气是怎么发生的?不停嗳气,如何止住?

2021-12-2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嗳气

嗳气俗称打嗝、打饱嗝。大部分情况下嗳气是个正常行为,没什么好担心,不过有时候也是疾病的征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治疗和预防嗳气?


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俗称“打饱嗝”。


嗳气又分主动嗳气和被动嗳气。


1

被动嗳气


大多发生在进食、喝饮料后不久,胃内过多的气体被胃蠕动挤压而嗳出。


2

主动嗳气


大多发生在非餐饮时段,因某种不适感而口微张做一个吞咽动作将少许空气咽下、旋即嗳出,不适感得到缓解,它是主动的、受意识控制的。


被动嗳气、主动嗳气,那是人人都有的经历 ,偶尔嗳气,属正常现象。频繁嗳气则属疾病状态,这是多种消化道疾病(包括器质性、功能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嗳气的病因



进食、讲话、咽口水等动作都会吞入空气,一次吞咽动作,会吞入15~20毫升气体,频繁吞咽使得进入胃内的气体过多;食物消化不良产生过多气体;胃动力不足等等。


正常情况下,胃内气体会随胃肠蠕动往下运动,部分吸收入血液,大部分经肛门排出,就是屁。


胃动力不足时,胃内气体积存过多,胃内压力增高,引起上腹饱胀,气体逆流上出咽喉,出现嗳气。嗳气可减轻大多数恶心、消化不良和胃胀闷的症状。


引起频繁嗳气的原因很多,有器质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


1

器质性因素


包括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出口梗阻、慢性咽炎、肝胆胰疾病等。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食管裂孔疝)因胃酸反流刺激咽部,咽部不适,患者为了缓解咽部不适,常常本能地做吞咽动作,不知不觉中就吞进过多气体而致嗳气频繁。慢性咽炎,同理。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出口梗阻,因胃酸反流、消化不良、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受阻等原因,使胃内气体过多、向下排出受阻,气体逆流而嗳气。


肝、胆、胰疾病,可发生消化不良,食物发酵产生气体过多而嗳气。


2

不良饮食、生活习惯


进食过多产气食物,如萝卜、包心菜、花椰菜、土豆、豆类、红薯、板栗、汽水、啤酒等食物;或长期卧床、长时间伏案工作,缺少体育活动也能影响胃排空。


嗑瓜子、经常吃零食、嚼口香糖,是很多人的习惯,会不断吞咽,也会吞入大量气体,从而引起腹胀、嗳气症状。


3

精神心理因素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不仅包括生理上的,心理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在嗳气、早饱、腹胀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胃肠道疾病和精神痛苦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胃肠道系统中所含有的血清素受体(一种能调节情绪的化学物质)同样也存在于大脑之中,而且胃肠道中的神经数量要远远多于脊髓。胃肠神经系统与大脑和脊髓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协同工作的。


当压力过大、情绪低落,会影响交感神经,使其过度紧张,从而抑制胃的蠕动及排空机能,食物存留胃内过久,继而发酵产生气体;这些情绪异常,可伴不易察觉的吞咽动作增多,胃内持续积存大量空气,产生嗳气、腹胀等症状。


研究显示,胃肠道疾病伴有失眠、抑郁倾向的达39%,伴有焦虑倾向的达47%,伴抑郁和焦虑的达65%。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胃肠道疾病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所谓的消化系统症状也很可能是焦虑、抑郁的躯体化表现,而这些躯体上的症状反过来又加重了精神、情绪的不良状态,情绪、胃肠症状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具有胃肠道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慌、慢性头痛、肌痛、全身多处不适、失眠等。


以嗳气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罗马Ⅲ标准,分为2类:吞气症和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1

吞气症


吞气症可以客观地观察或检测到吞咽空气,这是无意识的吞咽空气。


这种嗳气属主动嗳气,是紧张焦虑引起的,分散精力时嗳气自然消失,一旦想起或与人谈及不适时嗳气又起,不嗳气就憋得慌,能随时发作又能立即中止。


2

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该病不能客观观察或检测到吞咽空气,也就是说以被动嗳气为主,是胃肠功能障碍之故,也与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有关。



嗳气的治疗


改变生活、饮食方式后,仍频繁嗳气者,必须要去医院就诊。


1.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一些检查,如胃镜、B超、血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如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等),再进一步治疗。


2. 那些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没有发现器质性异常的患者,就要考虑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嗳气,可视具体情况给予胃动力药、助消化药,或小剂量镇静、抗抑郁、心理干预治疗。


举例:


1. 患者上腹胀闷、嗳气,嗳气后上腹胀闷好转


1)被动嗳气


患者进食过快、进食产气食物过多(如红薯、红豆、土豆、芋头、萝卜、南瓜、板栗等),使胃肠内气体过多而发生胀闷,气体被动溢出。


嘱:患者改变饮食方式,少进产气食物,以助消化药物为主。


2)主动嗳气


因胃动力障碍,气体在胃内结聚而胀闷,患者通过主动嗳气后能部分缓解上腹胀闷。


宜以胃动力药物为主。


3)主动嗳气


内脏敏感性增高导致上腹胀闷,患者试图通过主动嗳气以缓解上腹胀闷,嗳气后上腹胀闷短暂好转,但马上又胀闷,而上际上患者胃内气体并无增多。


宜以降低内脏敏感性为主。


2. 频繁嗳气,但上腹胀闷无或不明显


患者嗳气说来就来,说停就停,具有发作性、场景性。这其实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应诊断另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吞气症”,主要原因是患者紧张焦虑之故。


宜以镇静抗焦虑治疗为主。


注意:以上情况在患者中可混合存在,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作者: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王伯军  

文章首发自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