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人文与医学 | 从苏东坡到王阳明,用文化的力量促进精神健康

2019-10-15作者:论坛报小塔人文
精神疾病

作者:广州市惠爱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李洁

这是一个文化自信的时代,也是一个学科跨界的时代。

这是医学的领域,也是人文的园地。

在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苏东坡、王阳明皆在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快乐。他们经过了斗争的考验,经过了劫后磨炼的超脱,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用痛苦换来欢乐。

追求精神健康是人类的福祉,也是我们办报的宗旨。我们推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李洁教授撰写的这篇文章,它不仅从医学的角度,更是从文化的视野探索精神健康,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态环境中多几分诗意,让人们在高压力的竞争氛围中多几分释然。

在数千年的华夏大地上无不闪烁着东方哲学、文学与艺术的光芒,他们的思想或诗文犹如夜晚的点点星空,照亮着草莽的人生。

在悠悠岁月,漫漫长河中,他们用如椽之笔谱写出绚烂多彩的篇章,用赤诚的心灵奏响起铿锵有力的乐章。从庄子到陶渊明,从屈原到李白,从杜甫到鲁迅莫不如此,其作品与思想成为华夏子孙乃至全人类的历史瑰宝。

但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另外两位杰出人物,他们不仅思想深邃,惊采绝艳,就是在命运多舛之际仍能保持着一颗乐观的脑,一颗快乐的心,笑傲江湖,笑看人生。用当下的话语来说,就是指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不消沉、不颓废、不堕落,依然保持着精神健康。他们不仅在才学、品德上令人敬佩,就是应对精神创伤的能力也是一流。

他们经过了斗争的考验,经过了劫后磨炼的超脱,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用痛苦换来欢乐,是我们后生学习的榜样。

他们是谁呢?

一位是宋朝的苏东坡先生,一位则是明朝的王阳明先生。

图片4.jpg

先说这位东坡先生。

记得21世纪伊始,国际知名度颇高的法国《世界报》评选出千年英雄(1001-2000年),全球共有12位人物入选,其中就有中国宋朝的苏东坡先生,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这足以见得他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分量。其实,中国不少知识分子对这位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大才子更是情有独钟,钟爱有加。

苏东坡.jpg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大家又叫他东坡先生。苏轼1037年出生在四川省眉山,他在中国诗词、散文以及书法方面登峰造极。在诗中,东坡先生与江西派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上,他开创了豪迈词派之先河;在散文园地,他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一同享有“唐宋八大家”之美誉;在书法领域,他与书法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东坡先生在这些学术高原上的座座丰碑令无数后来的学者、文人万分仰慕倾倒。同时,他又是个地地道道的美食家。他做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也是誉满天下,深受黎民百姓喜欢,尤其是他的“东坡肉”成为杭帮菜中的赫赫招牌。当然,东坡先生还是位“学者型的官员”,在仕途上也曾是官至礼部尚书(二品)的高级干部。就是这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却陷入当时的新旧党伐之争、惨遭政客小人的诽谤,以致被捕入狱。 

这一切还要从“乌台诗案”说起。

御史台监狱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因该监狱长满柏树,树上又常落有乌鸦,故称乌台。1079年,有人从东坡先生的言论和诗集中寻章摘句,指控他“谤讪朝廷”,故而被当时的神宗皇帝打入大狱,即为历史上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四个月后东坡先生结案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这个职位就是当地一个没有实权的军事助理官。

东坡先生从御史台监狱死里逃生后开始“思考生命的真谛”。这使我联想起1849年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刑场由死刑改判为有期徒刑,刹那间,“他对人生意义有了新的理解”。这更使我想起了尼采的那句名言:“没有能够打败我的,使我变得更强大。”他们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不久,东坡先生便谱写出他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道出了作者本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对英雄的追忆,最后,还不忘哲学上的思考:人生如梦。这首词有高境,有气势,有洒脱。独绝千古,每每读之荡气回肠。

“乌台诗案”之后,东坡先生的命运跌宕起伏。但无论是外调还是谪居异乡,此间的磨难却使他个人的文学、艺术成就达到了辉煌的顶峰。正如林语堂所说:在他“最悲哀的时候却写出了最好的作品”。同时东坡先生仍能为当地办实事如筑堤坝、兴水利、建医院,造福一方,也因此深受黎民百姓的爱戴。

1101年,东坡先生客死常州,享年64岁。

图片2.jpg

再说这位阳明先生。

王阳明.jpg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书法家。

有人说,这位“立德、立言、立功”的阳明先生出自华夏,实为中国的“大幸”,而身在华夏不识阳明先生的,实为中国的“大不幸”。

事实上,阳明先生的“心学”深刻影响过近代的革命志士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言行,甚至还远播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不少仁人志士的精神之光。

阳明先生1472年出生于官宦世家,据说,他的远祖就是那位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而父亲则是明代宪宗时期的状元。虽然阳明先生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诗礼人家”,但他的身世坎坷,饱受磨难。他5岁时才会说话,但从小便怀揣着鸿鹄之志。在当时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中,人生第一要务便要“读书、登第、做官”,就是践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仕途过程,可在他看来,读书学圣贤才是人生头等大事。13岁时他慈爱的母亲撒手人寰,让他备受精神打击,肝肠寸断。22岁和25岁他两次赴京城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35岁时因忤圣旨而下狱,之后阳明先生被贬谪到贵州省文修县龙场,做了个小官,驿丞。如同“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样,无论他们是被贬到潮州或是贵州,都是勤勤恳恳在弥漫瘴气、蛇虺出没的南蛮之地开荒扩土,大启文明,教化百姓。尤其是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为他日后的“心学”奠定了基础。

后来,王阳明如同苏东坡一样,在仕途上起起落落。他荡贼寇、平叛乱,50岁时官至兵部尚书(也是二品高官)。51岁至55岁时他居家讲学。1529年,阳明先生病重,于回乡养病的路途,每况愈下。在江西南安,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回答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说完便撒手西去,享年57岁。

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阳明先生是继孔子、孟子、朱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儒。他的学说主要有三:一是他认为“心即理”。他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强调心为身之本,心为理之源。二是他主张“致良知”。他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而良知则是人的本心,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盏明灯。强调良知便是天理,致良知便是存天理。三是他提倡“知行合一”。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强调知行功夫不可分离。从而将“博学之”、“笃行之”统一起来。由此看来,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不仅继承、发扬中国儒家之经典,又糅杂了佛教禅宗之思想,有了新突破、新高度。 

图片6.jpg

那么,这两位古代大文人墨客与精神卫生有何关系?在这里自然想到的是精神健康问题。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解释了健康的概念:“不仅没有疾病或羸弱,而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半个多世纪后,WHO(2007)又强调“没有精神健康就谈不上健康”。接着,WHO(2013)又进一步阐述了什么是精神健康:“它是个体的一种康宁状态——每个人能够意识到他(她)自己的潜能;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正常压力;能够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能够为他(她)自己的社区做贡献。”由此可见,21世纪大多数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民众福祉的追求,开始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图片1.png

图: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的关系(以抑郁为例)

然而,促进精神健康贯穿着人的一生一世:从咿呀学语的婴幼儿到耄耋之年的长者。况且,促进精神健康不单单是医学上的神圣使命,人文科学同样可以促进精神健康。例如,音乐自古就有疗愈心灵创伤的功效。巫医通过音乐可以安抚引起疾病的诸神或是驱赶病人身上的邪恶精灵。在《旧约全书·撒母耳记上》中,讲述了扫罗的故事。他健壮、俊美、高大,并被以色列的士师撒母耳在上帝的旨意下选中成为以色列国的第一位王。后来,因扫罗违背上帝及撒母耳的旨意而受到恶魔(evil spirit)的影响,以致严重头痛。于是,扫罗的仆人向他说:“现在有恶魔从神那里来扰乱你。我们的主可以吩咐面前的臣仆,找一个善于弹琴的来,等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你身上的时候,使他用手弹琴,你就好了。”然后,仆人找来一个名叫大卫的美少年,为扫罗弹琴驱魔。当扫罗听到大卫弹琴时,“便舒畅爽快,恶魔离了他”。这足以可见音乐的力量。

哲学家们更是注意到音乐对精神疾病与精神健康的神奇魔力。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倡“用音乐来陶冶心灵”。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音乐除了傲然于其他艺术之外,它伟大、绝妙与震撼人心,甚至“音乐可以作为医治我们痛苦的万应仙丹”。继叔本华之后的另一位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认为,音乐带给他身心“松弛”。尼采说:“凡是动物,其生理功能大致皆要藉着轻快明朗、毫无拘束而又自信十足的旋律来作调剂;如此,沉重晦暗的日子才会经由明亮美好而调合的音乐而发出光彩。我的忧郁欣然地渴望在隐匿之处安歇,在完美的顶峰找到休憩之所,基于此,所以我需要音乐”。当代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透过历史考证也发现:“自文艺复兴以来,音乐重新获得了古人论述过的各种医疗能力。音乐对疯癫的疗效尤其明显……如果音乐治愈了疯癫,那么其原因在于音乐对整个人体起了作用,就像它能有效地渗透进人的心灵一样,它也直接渗透进人的肉体”。

话说阳明先生被贬谪到弥漫蛮烟瘴雨的龙场之后,跟随他的仆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害了思乡之病,心怀抑郁。阳明先生便用诗歌和越调曲,又辅以诙谐,来排遣仆人的愁闷,不久仆人的病就消退了。

这两位中国学者兼官员的共同特点——皆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在仕途上大起大落,颠沛流离。然而,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不消沉、不颓废、不堕落,依然能修养心身,锤炼人格,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阳明先生的门人陈九川曾卧病江西虔州(即现在的赣州),阳明先生告诉他:“常快活便是功夫。”就是说,在生活中要保持一颗快乐的心。

东坡先生“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后,开始思考如何获得心灵上的安宁?其中之一便是练习瑜伽术(阳明先生也常静坐)。练瑜伽可以帮助东坡先生心身完全放松,舒缓了不少精神压力。

当然,无论他们是外调还是谪居异乡,或多或少地带有旅游的性质,这也使他们趁机饱览江河大川,吟咏自然,排遣了不少心中的愤懑。现有研究表明,度假不仅可以降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还能促进健康和幸福感。

以上两位先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时而面临着官升数级的鸿运,时而潜藏着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他们却能处变不惊,用“知行合一”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精神健康的含义。

当今社会,虽然我们可能在仕途上失败,事业上受挫,爱情上失恋,却不是以迁怒他人、报复社会的卑劣方式来应对。而是我们要向东坡先生、阳明先生那样,在各种困难面前,内心向善“致良知”,仍要保持着一颗乐观的脑,一颗快乐的心。

年轻人要注意:想事不片面;遇事不冲动;做事不懒散。

中年人要强调:不过分劳累; 不过分紧张;不过分生气。 

老年人要讲究:知足常乐;知趣常新;知乐长寿。 

在山一程、水一程的坎坷中,

在风一更、雪一更的寒冷里,

——正如东坡先生所言: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