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案为大家所熟知。俯卧位通气(prone ventilation)是2018年公布的呼吸病学名词,在我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中,被推荐作为病情发展较快、重症以上新冠感染患者的救治手段之一。
同时在呼吸重症的日常治疗工作中,在处理一些诸如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时,俯卧位通气也是救治的一把利剑。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种治疗方法,寻找“趴着睡”背后的治疗真相。
俯卧位通气最早由Bryan于1974年提出,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将患者置于俯卧位,使下垂不张区域的肺扩张,改善通气灌注比例,改善患者氧合的一种肺复张措施。
通俗来讲,就是让患者趴在床上进行机械通气。该方法通过体位改变增加肺组织背侧通气、均一化肺内胸腔压梯度,改善肺组织应力和应变分布,促进分泌物清除,从而改善患者通气及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
俯卧位通气主要的原理为有效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同时在重力作用下,使肺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得到良好的引流,减少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改善肺的顺应性,减轻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最终使患者的氧合得到改善。
哪些患者适合进行俯卧位通气呢?重症ARDS、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均可根据病情需要实施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无绝对禁忌证,但是存在相对禁忌证,包括有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急性出血性疾病、颈椎及脊柱损伤需要固定、骨科术后限制体位、近期腹部手术需限制体位者或腹侧部严重烧伤、妊娠、颜面部创伤术后、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
俯卧位通气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现在临床上大部分采用的是徒手翻身的方法实施。大部分机械通气的患者除了口腔插有气管插管外,还有各种包括胃管、尿管、静脉置管在内的管路,为实施俯卧位通气增加了诸多难度。
具体操作时一般需要至少5位医护人员通力协作,其中,呼吸治疗师专门负责患者的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管路、胃管等并在翻身过程中一起完成头部的搬动,其余四位分别位列于患者两侧,在患者胸部、髋部放置软枕,再用两块床单上下将患者裹成一个信封状,先将患者抬至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侧立,再将患者翻至俯卧位。过程中,两侧的医护人员需负责相应区域的管路,做好保护工作。
俯卧位通气中,我们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心律、血压、呼吸、指脉氧饱和度)。于俯卧位30 min、4 h及恢复仰卧位前需复查血气分析。同时我们要注意患者双臂可置于头两侧或躯体两侧,需每2h替换一次;面部偏向左侧或右侧,每2 h更换一次;避免气管导管脱落,防止压疮。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后,我们需要通过B超、血气、CT等手段,来进一步评估肺复张、氧合改善、气道痰栓等变化情况,以此来评估治疗效果。
俯卧位通气是我们重症监护室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治疗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配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密地监测与护理,需要严谨规范的流程与应急处理能力。我们要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患者,适时合理的应用治疗策略,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霍凯凯
来源:西安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奥司他韦使用指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