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国际首报404个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家系并揭示重要遗传机制

2020-01-15作者:静静资讯
科研

(通讯员 王蕾)近日,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在《Alzheimer’s & Dementia》(IF:14.423)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SEN1, PSEN2 and APP mutations in 404 Chinese pedigrees with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的论文。该研究对404个中国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milialAlzheimer’s disease,FAD)家系进行了长达17年的追访研究,深入系统地揭示了这一疾病的遗传规律,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遗传学干预和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image001.png

虽然A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FAD却十分罕见。但FAD集中了AD疾病的所有病理生理特点,成为研究发病机制最佳人群。自1906年第一例AD患者报道以来,重要的发病机制进展如Aβ学说、tau学说、炎症学说等都来源于FAD的研究。因此,研究AD需要从FAD入手。

贾建平教授团队从2002年开始建立全国最大的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登记网络(The Chinese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 Network,CFAN)(),在全国收集FAD病例。至2019年9月共收集404个家系,3700余人的家系成员。CFAN是目前世界最大的FAD登记网络。在本研究中发现有50种PSENs/APP突变(图1,2,3),其中有11个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表明中国人与其他种族之间发病机制的异质性。404个家系中有83.17%的家系不携带已知基因PSENs/APP突变,尚有大量的未知基因有待我们挖掘,这种挖掘将会对发现中国人AD的特色基因产生重要意义。

image002.png

图1. CFAN研究中PS1蛋白的氨基酸突变位点

image003.png

图2.CFAN研究中PS2蛋白的氨基酸突变位点

image004.png

图3. CFAN研究中APP蛋白的氨基酸突变位点

贾建平团队于2005年报道了中国第一例FAD,由此开启了从遗传学方面研究AD的先河。经过长期系统的研究,逐步揭开了中国人家族性AD基因突变的奥秘,对理解中国人AD的发病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国人AD遗传干预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思路和平台,有望从编辑方面入手,逆转基因缺陷,为最终治愈AD找到新的突破点。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