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肝癌转化治疗共识正式启动,开创中国肝癌诊疗新未来

2020-12-25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非原创 肝癌转化治疗

在我国,70%~80%原发性肝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转化治疗是指不可手术但具有潜在手术性的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全身治疗等手段,控制肿瘤进展甚至降低临床分期,改善肝功能,从而可行手术。也指不符合肝移植标准患者经治疗获得移植机会。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创新药物不断涌现,中晚期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逐渐变成可能。如何将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转变为可手术切除,成为近年肝癌临床研究领域的热点。


由樊嘉院士、周俭教授等知名专家于2020年牵头成立了CACA肝癌转化治疗协作组,探索肝癌转化治疗策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探索,在春暖花开之际,由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刘连新教授、王伟林教授领衔的转化治疗东部协作组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区域协作组的工作成果。此次会议还重磅开启了《中国肝癌转化治疗共识》的撰写工作,希望能够规范化肝癌转化治疗,指导临床实践,为广大中国肝癌患者“搏”一个无瘤生存的机会。


樊嘉院士作为肝癌转化协作组的牵头人,对各位参会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樊嘉院士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在转化协作组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肝癌转化治疗已成为学术热点,更有先行者在国际舞台上率先发出转化治疗的中国声音,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学者正在引领未来肝癌转化治疗的步伐。协作组结合目前转化治疗的成果和经验,推出肝癌转化治疗专家共识。相信共识的发布,必能让更多临床医生规范化地通过转化治疗,为广大中晚期肝癌患者实现根治性切除的机会已经势在必行。此后,周俭教授、刘连新教授、孙惠川教授也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开启大会序幕。会议中,与会学者就肝癌转化治疗的重要意义、最新进展、当下难点以及未来前景等话题展开了精彩阐述。


孙惠川教授带来“肝癌转化治疗的实践”。他指出,我国肝癌发病率占全球近一半,64%患者初诊即为B/C期,无法进行外科手术。随着近些年肝癌药物系统性治疗的新武器越来越多,2020年ASCO上,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转化治疗研究成果的全球首次报道,结果显示60例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接受TKI联合抗PD-1抗体转化治疗后,11例(18.3%)转化为可切除性肝癌并获得治愈的机会,充分说明了转化切除的可能性。在不久的未来,我国肝癌患者将在此过程中获得生命的延长,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施国明教授分享了“ICC治疗的最新进展”,他认为,化疗虽然是晚期ICC一线治疗的方案,但效果仍有待提高,是否可成为转化的方案有待验证;杨欣荣教授对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他强调,仑伐替尼能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活性,仑伐替尼与PD-1单抗实现了免疫调节强强联合,患者能取得较好的生存获益。    


转化协作组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各个中心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临床数据。东部协作组的专家们都分享了转化治疗的实践数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小东教授分享来自中山的转化数据:截至2020年底,在该院的转化治疗中,20% 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符合转化切除标准的患者,43.5% pCR,52.2% MPR,有望在术后长期无瘤生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宋瑞鹏教授分享了他们中心肝癌转化治疗的数据。他总结到,对有手术机会的病人而言,肝切除术依旧是首选方法。此外,不可一期手术的肝癌可进行TKI联合PD-1治疗,待肝癌降期后行根治性手术,有望让更多患者接受手术;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丁元教授从晚期肝癌转化治疗数据入手,剖析了浙大二院肝胆胰中心真实世界数据。GP方案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胆管癌,经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显著。入组10例,客观缓解8例(80%),转化成功后手术2例(20%)。


樊嘉院士在会议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各中心取得的成果,并期待通过CACA肝癌转化协作组这个平台,汇集大家的智慧,尽快形成肝癌转化治疗专家共识,让更多的临床医生能够有据可循,为合适的患者“搏”一个根治性切除的机会,提高我国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


大咖谈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樊嘉院士指出,转化治疗是指不可手术但具有潜在手术性的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全身治疗等手段,控制肿瘤进展甚至降低临床分期,改善肝功能,从而可行手术。也指不符合肝移植标准患者经治疗获得移植机会。随着肝癌治疗药物的发展,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的进展,肝癌治疗的有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因此实现了降期转化,获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樊嘉院士谈到,近几年,肝癌转化治疗在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等方面均有诸多进展。在局部治疗领域,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马刀、托姆刀、射波刀、质子重离子等技术均可以使肿瘤明显缩小,达到降期转化。经动脉持续性灌注化疗作为近两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手段,在缩瘤方面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全身治疗领域,包括常见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仑伐替尼、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等新药物不断涌现,不仅延长了晚期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也使得一部分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转化为可手术切除。


2021年3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正式执行。在肝癌领域,仑伐替尼和国产PD-1单抗均以低价纳入新版医保目录。在提高药物可及性,使广大患者得到切实获益的同时,这一事件也将进一步推动靶向+免疫等创新方案在我国的临床实践,有望使更多患者实现转化治疗,进一步提升生存获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肝癌患者的经济问题得到很好的缓解,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药物的进展提升了治疗效果。樊嘉院士期待,未来有更多创新药物不断涌现,不断有更多高级别证据产生,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多良好选择。



本文由樊嘉院士审校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