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0年9月26日,备受瞩目的“免疫专 场 ”将 压 轴 登 场 。 这 是 自 2017 年CSCO 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成立以来承办的第四次CSCO年会的免疫专场会议。
免疫治疗近年来一直是 CSCO 最热门的话题,每年的免疫治疗综合专场更是一席难求。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年会大部分会议转到了线上。即使如此,CSCO办公室还是在积极防疫的前提下,排除万难、精准预案、多方协调,以录播、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本年度会议,而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承办的“免疫专场”将在9月26日下午上海主会场举行。
在会议设置方面,今年“免疫专场”共分为方向引领、临床实践和创新探索三个部分。届时,国内著名临床肿瘤学专家将对主要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进行全面介绍和解读,报告既贴近临床实践、具
有很强的针对性,又高屋建瓴地反映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另外,免疫专场的创新探索部分,将发布三项研究成果的摘要。这三项报告是在数百篇优秀论文中遴选出的精华,内容密切结合临床,且创新性、实用性很强。
在第一部分,四位著名专家的报告将引领免疫治疗的方向。东部战区总医院秦叔逵教授将梳理一年来肝癌免疫治疗领域的进展以及开展免疫治疗临床试
验背后的故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将介绍全球黑色素瘤临床研究的新动向,重点对中国人多发的肢端黑色素瘤和黏膜黑色素瘤的研究数据进行解读,同时提出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将对目前国际结直肠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肿瘤微环境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战场,来自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朱波教授将从免疫微环境转化研究的角度分析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
在第二部分,将由五位专家分享源于临床实践的免疫治疗经验与建议。来自东部战区总医院的刘秀峰教授将分析现有 RECIST1.1 评估标准的不足,提出适合中国人群的新的免疫治疗疗效评估标准。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斯璐教授将立足于现有的《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提出毒性管理升级版方案,即在多学科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基于毒性发生机制的精准治疗。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将就免疫联合治疗的优化策略展开论述,其中有关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时机、剂量和优势人群探索结果值得期待。免疫治疗单药疗效欠佳,临床筛选优势人群需要生物标志物;免疫联合治疗虽然可以覆盖大部分人群,但考虑到获益的深度和临床特征,生物标志物仍然有临床价值;免疫相关的毒性是阻碍患者长期获益的巨大障碍,探索毒性预测的标志物也是免疫转化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工作。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红梅教授将系统分析疗效和毒性预测的标志物来解答上述难题。最后,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章必成教授将就“免疫治疗的反应模式”做报告,在他的报告中,我们看到免疫治疗的反应模式不仅影响患者预后,对后续的治疗决策
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第三部分“创新探索”,有三位国内学者将报告原创的研究成果。首先,来自天津市肿瘤医院的任秀宝教授利用单中心病例分析铁蛋白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对临床预测毒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随后,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吴芳教授分析激素脉冲治疗治疗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和心脏衰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处理少见、严重性免疫相关的毒性提供重要参考。
最后环节,北京大学 肿 瘤 医 院 沈 琳 教 授 团 队 报 告CheckMate 672研究的数据,即纳武利尤
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实体瘤的安全性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 I 期临床试验结果,这是年会中为数不多的免疫联合免疫的试验报道。
王宝成教授表示,相信今年的CSCO免疫治疗专场一定是广大肿瘤从业者获得免疫治疗讯息的绝佳机会。
编辑 中国医学论坛报 郝冉
查看更多